
一个基层老人的法治信仰
采访陈斌老人是傍晚时分,夕阳下的余晖在逐渐淡去的那一刻,出现在眼前的陈斌老人的身影却绵延得很长,仿佛一座山,伫立在东海之畔。而老人对法治的坚守和敬仰,更像夹缝中延展去的一道霞光,让老百姓的心中更加亮堂。这是何等的境界!
一位老人,身体力行,用言行,一点一滴地践行着自己的法治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学会尊法守法用法,让他们人人成为法治的获益者、传播者。让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在法治中感受公平正义,感受霞光温暖。这又是何等的梦想!
现实中,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人民没有法治信仰,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卢梭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治作为一种信仰,就是要求人们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任何行为都恪守法律。所以,在这个历程中,像陈斌这样的千千万万默默无闻者正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唤起全民对法治的敬仰和推崇。
我们知道,法律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这是法治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所有的权利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所有的人都应该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则,所有的人都应该对法治充满敬仰。所以,全民守法乃是依法治国之本,没有全民守法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依法治国的根基就会不稳。为此,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法治文化融入社会文化,让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真正树立起全民的法治信仰,铸造起依法治国的精神之基石。
所以,树立全民的法治信仰,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陈斌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参与者、践行者,才能让法治的阳光实实在在地照进千家万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才能让法治信仰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