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社会治理“新常态”
只要一打开电视,村务公开的页面就会映入眼帘,通过遥控器操作,村民们可以随时了解“公务餐费”“干部工资”“村民分红”“三资管理”等村务信息。
如今,在广东珠海市多个村庄,“有线数字电视村务公开”让权力晒在阳光下,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避免了农村干群关系的紧张。
而这仅是珠海市幸福村居社会治理建设工程的一部分。
自2012年9月起,珠海市提出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六大工程进行幸福村居建设,对该市122个行政村、87个农村性质社区全面改造。
其中,社会治理工程建设由珠海市委政法委牵头,两年多以来,成绩显著。
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
农保、计生、房屋确权、土地发包……在珠海市斗门区新堂村的农村公共服务站,前来办事的人接二连三。据了解,自2013年该村公共服务站投入使用后,村民办理日常事务再也不用出村了。
幸福村居开建以来,珠海市逐渐扩大镇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和处置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极力打造“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政务服务到家”的“十分钟服务圈”,以此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目前,珠海市已经建立了覆盖市、区、镇街、村居的四级政务服务窗口及网上办事大厅,村居公共服务站建设完成95%以上,所有村居在网上办事大厅开通了办事点,进驻村居事项2701项。
解决了村民“办事难”的同时,珠海市还在破解农民“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通过购买服务及提供经费保障等形式,聘请律师每周定期到挂点村居解答村民的法律疑问,免费参与村民间纠纷调解以及合同订立等项目。为此,珠海市律师协会还针对性地组建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换届选举等9个法律服务专业小组。
重点落实村居安全网
针对农村防治能力不足,珠海市依托“幸福村居”工程建设平台,在推进“技防村居、三联村居”建设工作中,充分利用资金扶持政策,推动技防硬件设施建设,坚持“人技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高空有监控、地面有巡防、村居有联防、群众有自防”的治安防控格局。
斗门区南门村先后投入70万元资金完善村中监控网络建设,在全村主要路段和重点场所安装27个摄像头;金湾区三板村在大力推进技防建设的同时,推行“十户联保、小组联防”举措……
根据进度要求,2013年底前,珠海农村地区“三联村居”创建率和“技防村居”覆盖率达到30%,2015年达到55%以上,2017年达到75%以上。目前,多个村庄已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
专业社工服务暖民心
2013年6月,珠海市启动农村社会工作试点,“打造社工服务、交流学习两个平台”“成立专业社工、志愿者、专家督导三支队伍”“开展关注留守群体、促进社区建设、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取得显著成效。
海澄村、南门村、石龙村等10个村居作为首批试点,现已完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专业社工组织为老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优质社会服务。
截至2014年5月份,珠海的农村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已有20多支,志愿者达到1200多名,为老年人、青少年及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建立服务档案2000余个。
此外,为营造和谐相处的邻里氛围,社工们还组织了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促进村民彼此交流。
珠海市创建幸福村居工作领导办专职副主任龚慧斌说,通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社会支持力量得到有效连接,农村社区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农村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