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官自编自导演小品“坝坝法治故事会”进社区
如何把生硬的法律知识用接地气的方式宣传给城乡百姓,让他们看得懂、记得住、用得来呢?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办起了“坝坝法治故事会”。该院的检察官们在工作之余,写起了故事,当起了演员。他们把生硬的法律知识与办案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案子结合起来,通过自编、自导、自讲、自演“故事”和“小品”,送法进小区。
检察官演“神医”揭骗局
身着检察官制服的青年检察官们一字排开,敲锣打鼓,用三句半的表演形式将检察院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娓娓道来,这是不久前在龙泉驿区西河镇举行的“坝坝法治故事会”的生动场景。检察官们的开场白押韵诙谐、声情并茂,既喜庆热闹又引人注目,一上来就抓人眼球。
紧接着,情景剧《神医的传说》登场。以剧融情、以案说法,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转身……检察官们生动诠释了“神通广大”的“神医”、楚楚可怜的“女骗子”、胸有成竹的“托儿”、义正词严的“检察官”等不同角色,男干警反串被害人大妈,戴着波浪假发,围着艳丽围巾,穿着棉马甲,拿着扇子,更是将喜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场的几位居民情不自禁地问道:“是不是请的专业演员哦?演得好真实哦,让我们明白了骗子常用的把戏。”
“写故事,当演员,现在成了我的‘副业’,在平常办案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怎么选择案子、怎么把案子转化成故事、怎么把故事讲好、演好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挖掘、查阅、总结、加工这一系列过程,将叙事、说理、融情做到一步到位。”“神医”的扮演者、青年检察官李世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观众们笑了,传递的道理他们明白了,我们演得也就更带劲儿了!”
像摆龙门阵一样讲故事
“法治宣传历来是检察系统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的检察官在宣传过程中发现,上大课、满堂灌、拉横幅、出宣传栏等传统普法方式虽然集中热闹、为人们所熟知,但却难以有效激发全社会学法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达不到普法的本意。”龙泉驿区检察院检察长姚广平说,如何挖掘法治宣传的新形式,增添新元素,大家想到了“坝坝”。“坝坝”是四川方言,意为平地、空地,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集散地。把法治宣传融入“坝坝”广场,用摆龙门阵的表现手法,生动自然的表演方式,幽默诙谐的四川方言,精心打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品牌——“坝坝法治故事会”。
主题确定后,龙泉驿区检察院随后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为宣传主力军,组建了编剧组、摄制组、表演组,并集结院内骨干力量成立“龙泉检察法治宣传系列读本编辑委员会”,分工协作。
为办好“坝坝法治故事会”,检察官们注重从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角度出发,选择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小故事,如高空抛物、交通事故、如何讨债等,将典型案例创作为生动鲜活的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每讲完一个,便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用家常话、口水话阐释深刻的法理。
“检察官来我们社区宣讲,像摆龙门阵一样和老百姓讲故事,说家常,宣传法律知识,易于接受,效果很不错。”崇德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明秀说。
拍微电影 丰富“坝坝”故事
当行贿人将几沓百元大钞从桌面上推给“局长”时,“局长”欣然接受,但从此刻起,他逾越的“线”便将自己与家人牢牢地置于痛苦的桎梏中……这是刚刚完成摄制的龙泉驿区人民检察院出品的第二部微影视作品——反腐公益宣传片《底线·红线》讲述的故事。
作为龙泉驿区首部反腐倡廉公益宣传片《底线·红线》,将在下次的“坝坝法治故事会”上与大家见面。“当你的贪欲升起时,你是否想起了你的父母、儿女和妻子,还有你的前途和自由?”剧中台词声声叩问,发人深省,引人唏嘘。
为了让“坝坝法治故事会”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吸引力,龙泉驿区检察院积极利用“微元素”展现“大情怀”,把受众对象从“台下”拓展到“网上”。利用微电影短小精悍、传播迅速、画面感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悉,该院首部微电影是《迷路归途》,此剧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以该院办理的真实案例为原型改编,讲述了一位缺失父母关爱的失足未成年人如何在女检察官的真情关爱下走出阴霾、重归正途的感人故事。
记者获悉,“坝坝法治故事会”激发起群众学法的热潮,龙泉驿区检察院趁热打铁,又编撰了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法治手册,目前已印制完成的未成年人篇《成长路上我们同行》、新市民篇《和谐家园 相约共建》,融汇了法条、案例、漫画、思考题等内容,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广大未成年人、新市民普及法律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传递精神文明正能量,现已发放4000余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青睐。而公务员篇《廉洁奉公 一路畅通》则正在编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