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者忆及“金圆券”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电视片“蒋经国与宋美龄的母子关系”等节目,里面都提及1948年“金圆券”的真实历史。这让我想到父亲当年对“金圆券”的愤愤之情。

    当年“金圆券”发行后,家父许宝蘅先生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今日发表改革币制,一金圆券兑换法币三百万,此不过减形增加,一般人生活将更困难。”同时,他还谱写了《满江红》词,以《满江红·戊子八月二十日纪事》为题:“一片琼英,问传自汉宫宝筐。争道是,玉龙战罢,败鳞残甲。银海平吞波万顷,金阙高拥楼千碟。者分明,聊且慰相思,金花帖。君何事,弹长铗,只无奈,投仙碟。任排云驭气,上窥阊阖。旷野有人弹兕虎,荒邱到处飞胡蝶。怕东方曼倩也难知,何年劫。”

    家父许宝蘅生于1875年,于1961年去世,字季湘,号巢云。浙江杭州人。清末任军机章京,民初任总统府秘书、铨叙局长,1927年任国务院秘书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管掌故部。1928年任辽宁省秘长。1932年去长春,在溥仪小朝廷任总务处长,1945年回北京定居。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50年参加庚寅词。1995年,子女为其出版了《许宝蘅先生文稿》,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许宝蘅日记》五册,2012年出版了《许宝蘅藏札》影印本上下两册。

    1948825日,父亲又在日记中记载:“接骏信,见新发行的金圆券,尚系一九四五年所印制,并无金圆字样,即当时之一圆、拾圆法币,制成之后,法币一圆、拾圆已不适用,遂成废物。而今日强名之为金圆券,以欺骗人民,吸收民众之金银,压迫人民使用。此等欺诈行为,虽古来之神奸巨蠹不敢行者,吾谁欺,欺天乎?可为太惜。”为此,父亲谱写了四首《西江月》,因“前谱满江红词,咏金圆券,隐约其词,不足抒意,不若质言之,一吐喉鲠也。”以抒胸怀。

    其四首《西江月》分别写道:“三百万元法币,换来一纸金圆。手中反复细寻看,不见金圆字面。三四年前小钞,原来废物一般。愚民手段甚新鲜,秦政莽新不敢。”“欺骗直如市侩,儿戏甚似顽童。赵高指鹿实相同,废物居然利用。吸取人民膏血,民财不许流通。徒教物价涨如风,还说我能制控。”“往日发行大钞,一支一节增高。这回百万一翻梢,还说并非大钞。成本既然折扣,增资十倍不饶。商停工罢这风潮,看你怎生得了。”“政策全盘错误,办法还想补充。穷途行过更途穷,难道天生懵憧。经济专家不少,无人一说至公。自寻死路不放松,梁山军师吴用。”

    我父亲这一辈的老人经历了几个变革时期,从清末到民国,以后是北洋军阀时期、抗日战争、溥仪的小朝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见之甚多。但他从青年时期就对劳苦大众有所关怀。在中央文史馆出版的《崇文集》中收有他的作品《苦热行》,在1948年时,出于对战争的忧心,他谱写了多首《满江红》词,和刘文嘉、傅岳棻多次叠韵咏辽事,这些词都收在他《许宝蘅先生文稿》一书中,只可惜限于我的水平没能对这些诗词详加解读。今把这些重写出来,敬请有识之士来分享。

(作者系本报热心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