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一体化”保威海平安

    平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山东省威海市政法综治部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秩序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结合点,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威海。

 

128日,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会议在威海市召开。近年来,威海市坚持海陆统筹,积极探索具有沿海城市特色的平安建设之路,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年来,威海根据沿海城市的实际状况,探索形成以“五个一体”为架构的海陆一体平安建设大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威海模式”。

海上失衡 深受其害

威海海域面积及海岸线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洋给威海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维稳带来了巨大压力。

由于威海前些年海洋执法管理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执法管理方式,大到涉外海洋渔业纠纷,小到海上偷盗、“碰瓷”、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据了解,海洋执法涉及海事、海关、船检等十几个执法单位,还涉及海军、边防、海警、边检等部队,素有“九龙治海,各显神通”一说。

威海石岛渔民陈建军(化名)对记者说:“以前乱得很,跨界捕鱼纠纷多;外省船只‘碰瓷’,拿着电话不知道向谁求助;特别是偷鱼的,海上、陆地到处跑,要想抓住很困难。”

威海边防支队孙家疃边防派出所所长颜锐对本社记者介绍,孙家疃镇是个景色美丽的小镇,海边的观景平台很多。早年间,旅游旺季时景区车辆被砸抢的情况非常严重。“有时候一天五六起,摩托车跑得快,防不胜防,难抓现行。”

据颜锐介绍,海上情况更是复杂。涉渔企业比较多,人员流动强, “管理起来比较挠头。”

荣成俚岛渔业公司负责人杨夕德称,以往渔业公司每年因偷盗损失很大,偷盗者熟悉海上情况,装备先进,很难抓到人。

于是,如何打造“平安威海”成了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

“威海在平安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沿海城市的共性问题,因此‘威海模式’的探索对其他沿海城市有借鉴意义。”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才利民在威海调研时指出。

“陆上平安建设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海上平安建设却进步不大。这种失衡局面已经严重阻碍海洋经济发展,无法满足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期待。”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茂德说,“因此,我们开始考虑选择一条适合沿海城市的平安创建之路。”

“云时代”加强海上管理

2010年后,威海市政法委下定决心, 解决“涉海”问题。以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信息收集、严打整治和立体防控,要充分发挥涉海部门之间、涉海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巨大作用。

  据悉,威海市利用社会化信息采集系统“云鉴平台”和辖区警务系统,将信息采集、身份识别、光纤传感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启平安建设。

同时,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陆海广泛应用,重要港口、客滚船舶、引航站等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卫星船舶自动识别、全球海上遇险救援等新设备、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颜锐告诉记者,现在孙家疃沿海公路线上到处都是监控摄像探头,这种设备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能实时监控可疑人员的动向。“监控配合当地的社区巡逻队,那种打砸抢的案件一年不到三五起。”他说。

目前,依托警务云和边防管理信息平台,威海建成市级海防视频监控中心1个、县级海防视频监控中心3个、海防视频监控站14个;全市大马力渔船全部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98%的渔船安装了防碰撞终端,实现了对外出渔船的实时管控。

颜锐告诉记者,近海一般以养殖区划分管理区域,养殖区再划分到临近的村委或社区负责。他说:“数字化高清摄像头可视距离5-6海里,近海的情况不仅一目了然,根据我们监控中心的数据还能及时查到所辖的陆地社区,马上联系到负责人;远海的管理通过船舶代理公司作为中介,将船舶代理公司下的数条渔船信息及时收集,掌握实时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另外,边防派出所为船管民警配备手持RFID射频识别终端和二维码船舶管理系统,实现了港湾方圆500米内所有船只位置的实时锁定,以及逃犯比对、船舶年审、入出港登记、信息查询,并与公安网进行联网同步。

对海上的综合治理,威海市采取了三级联调机制:在第一级船的层面,由船长或大副担任调解员,负责调处在外海作业船只上发生的轻微矛盾纠纷。在第二级协会和渔业公司层面,协会负责人调解船只上调解员不能调解的问题。在第三级镇街层面,成立由海事、渔政、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海上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重点解决严重的矛盾纠纷。

“把矛盾化解于基层一线,能够就地化解的,绝不上交!”威海市综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格管理 百密不疏

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网格已成为威海市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筑牢基层平安防线,“网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架天眼,织天网,保平安。威海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致力打造无缝公共安全“天眼”网。目前,全市重点要害部位、城区街道、居民小区和农村主干道监控探头覆盖率达到100%

  环翠区是威海市政府驻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区。环翠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两名协管员、一名督导员、一名联络员和若干公益性社会组织成员。”这是一个闭合的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网格管理人员和社区是终端,区和街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是枢纽;通过这四个层级的闭环系统,95%的问题在网格和社区内得以解决,剩下的问题在区和街道解决。

“任主任,第四网格顺河街西侧有一户临街商铺业主占道焊接铝合金门窗,请您到现场处理一下。”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布谷夼社区居委会主任、网格长任春荣接到来自网格协管员的电话,反映临街商铺违规占道经营的问题。

到达现场后,任春荣用随身携带的带有手机通话功能的移动PDA终端拍下违规占道经营的情况,并将照片上传至“环翠楼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在成功劝说违规商户整改后,她将事件状态标注为“自行结案”。

筑牢基层平安防线,“网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荣成市公安局石岛边防派出所指定的“网格长”李占勇接到了鲁东渔65069船船员王某电话称:在出海期间因工作琐事,他与同船船员陈某发生争执将其左眼眶打伤。网格长和派出所的民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说服教育,这起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层级明晰的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力,是威海市推进县域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的缩影。目前,全市已经完成县、镇两级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构建起县域统一、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县域内陆地、海上综治信息资源的联通整合、共联共享。

“五个一体”统筹海陆全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威海市作为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板块,不论是保障海洋经济发展,还是着眼海区治安形势,都需要把海上、陆上的平安建设同等重视,统筹推进。

威海以打造最平安城市为目标,从大力实施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到健全多部门联动执法新机制,再到创新精细化社会服务新功能,构建起海陆一体的大平安建设格局。

据介绍,威海市委政法委强调了在平安建设中的总牵头、总协调、总指挥的地位;陆地海上普遍适用的制度可以直接一体适用;通过建立海陆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工作推进上陆海联动、部门联动、军地联动等机制,威海市实现了海陆平安一体谋划。

通过将公共行政服务平台、警务指挥调度平台、公共视频监控平台的信息整合、建立各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并落实动态监测,重点人群全面掌控的数据实现海陆治安一体维护。 

通过海陆网格管理全面覆盖、各种社会组织建设和启动全市各个层面平安创建的全覆盖工程,实现海陆治理一体推进。威海市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威海市已经建立陆地网格3908个、海上网格1375个;98.6%的镇街达到平安镇街标准,全市无命案、无刑事案件地区比例不断上升。

通过积极推动服务平台的延伸、提倡市、区、镇级干部下访的活动,将平安建设阵地前移,包括增加巡回审判、设立镇、社区检察官联络室,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现海陆民生一体保障。

威海市市长张惠表示,“五个一体”打通了海陆管理之间的屏障,形成了统一的执法管理架构和民生保障平台,为打造最平安的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