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访村”到“富强村”的十年蜕变
从“又脏又乱、上访成风”到“安居乐业、幸福感骤升”,天津市凌庄子村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蜕变。
在天津市西青区与南开区交界处的凌庄子村,坐落着天津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沃土——凌奥创意产业园。
在10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平房,是一大片被政府征用的土地。
“又脏又乱、上访成风”是村民们对凌庄子村过往的共同印象。
由于村办集体经济经营不善,被征收了土地的凌庄子村民,在生活上没有了保障,长期四处上访。一时间,曾经让西青区乃至整个天津市有关领导都极为头疼。
凌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凌奥集团董事赵万霞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时她和区领导到市规划局办理土地有关手续时,市规划局一位局长竟然和区领导说,“你怎么还给凌庄子办事,他们都是刁民!”
然而,10年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凌庄子村自食其力,创造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瞠目的奇迹。
曾经那个以“上访”而闻名的凌庄子村,如今已经建设成了天津最大的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村民们也过上了富足美满的好生活。
勇挑重担为家乡
临危受命挽狂澜
2003年,对凌庄子村来说,是个具有历史分水岭意义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他们迎来了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勋。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凌庄子村的命运开始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赵光勋至今依然担任着凌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村办企业凌奥集团的董事长。
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赵光勋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凌庄子村人,原来村里很多老干部都是看着他长大的。老干部们出于好心,多次劝阻他不要去涉足“费力不讨好”的村干部职务。
“我也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可是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啊。”赵光勋回忆道。
正如老干部们劝他时讲的情况,上一届村委班子留给他的,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凌庄子村的集体经济并不景气,背负着4000多万的贷款和借款债务,村里可以租赁的物业只有2.8万平方米,一年收入仅202万元,但是一年的支出费用却高达1000多万元,收支差距十分明显。
村民生活水平不高,当时的生活标准是退休费240元/月,待业费240元/月,其他收入渠道很少,各类保险亦不完善,迫于生活压力,不少村民意见纷纷,群体上访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干群关系曾一度僵化。
“当时,村里将资产评估房屋作价,也就是有一个亿的资产。对于这笔钱的处理,大家分歧非常大。”刚刚上任的赵光勋就面临着这个抉择:“是分钱给大家自用,还是集中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曾经有着5年房地产经营管理经验的他,敏锐察觉到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与党员、群众代表、老同志们耐心地思想交流,赵光勋逐一做通了工作,让他们带动村民恢复了对村干部的信任与支持。这笔资产是分给村民还是用于集体经济建设,村民们分歧很大,当赵光勋提出要发展集体经济的时候,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上,赵光勋给村民们坦白了家底,并做出了1年内还清债务,3年内收入翻倍的承诺。“台下不时地响起捏矿泉水瓶子的声音,听着我非常刺耳,仿佛我在说大话一样。”赵光勋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凌庄子村带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承诺。
经过不懈努力,赵光勋最终还是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只是,这对凌庄子村“蜕变”来说,只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创意园区搭平台
改善民生为大家
经过新一届党支部的深入研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根据村子里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党支部作出了建物业、抓稳定、保民生的发展战略。
在时任天津经委主任李朝兴的指引下,凌庄子村改变了原来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建立了“创意产业园”的规划目标。
但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目标,却意外遭遇了多数人的反对,甚至一些村委班子成员也提出了质疑。
为了论证建设创意产业园的可行性,回应村民和外界的质疑与批评,村党支部先后赴上海、重庆、南京等地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最终让村委班子和村民对建设创意产业园有了信心。
2005年“凌奥创意产业园”开始建设,到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凭借严格的管理制度,依靠发展商业和租赁业盘活土地资源,以凌庄子村为依托的凌奥集团先后建设凌奥创意产业园、海天国际公寓、美食休闲街、凌奥商城等九大工程,以租赁收入养活村民。租赁收入从2003年的202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9000万元。
村民的退休费和自主创业补助费也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880元增长到现在的23000元和11000元。
在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的同时,村里还相继制定了春节慰问金、村民福利分房、老人房、学生补贴、物业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检等多项惠民的福利政策。
年过九旬的刘宝林、吴喜珍老两口住在凌庄子村统一建造的养老公寓中,二老每年还能拿到共计5万余元的养老金。
每逢过生日,赵光勋都会亲自或者派人给二老送来大蛋糕和“1000元的生日贺礼”,这并不是特殊照顾,而是对村中80岁以上老人常态化的福利模式。
二老的儿子和女儿就住在离养老公寓不远的塔楼中,房子是两年前村中福利分配的,没有掏一分钱,二老子女非常孝顺,时常来看他们,这让吴喜珍倍感幸福。
作为村办企业,凌奥集团的全体成员全部来自凌庄子村,解决了村中一些精英人才的就业问题。不仅集团内部招工倾向凌庄子村民,对于村中的青年人创业,凌奥集团也是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从小在凌庄子村长大的苏忆泉,大学毕业之后与几位同学决心自己创业,开办网络商业平台。但是,创业初期高昂的办公室租金、各种杂税费用让他曾经不思茶饭。
直到有一天,他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凌庄子村对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优厚的扶持,他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副书记赵万霞。
“当时听说李七庄街团委对大学生创意有优惠政策,能够给我免费提供两年的办公室,免去各种杂费,我激动得都快要蹦起来了。”说到这些时,苏忆泉的兴奋与激动仍然溢于言表。
“其实对大学生创业免两年租金是与团市委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正好忆泉又是自己村的孩子,审批上面当然越快越好。”赵万霞说,不到半个月,所有手续就全部交接完成。
规范管理制度化
有法可依好办事
党的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重要层面。对于凌庄子村来说,“依法治村”“依规治村”从2008年起就已经开始逐步得到落实。
在凌庄子村村委会,赵光勋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凌庄子村管理制度》。翻开目录,可以看到,无论是村班子的建设制度、村队伍的建设制度还是党风廉政、民主财务管理、村政管理以及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了这本制度中。
赵光勋告诉记者,村干部每年要在党员支部扩大会和中层干部会上自己签署并宣读关于履行各项制度的保证书,对自己每年应尽到的职责进行承诺。
当被问及村中是否还有制度没有完全被执行的时候,赵光勋指着每月7日的书记接待日制度笑着回答:“如果说有,那可能就是我自己的接待日吧。”
赵光勋说:“虽然规定每月7号是我的接待日,但是我不可能这一天什么工作都不干就等着接待村民,再说,村民有事找我也不能统一等到7号再办是不是?对我这来说,每天都是接待日。”
正说着,一位老伯带着一位身着戎装的小伙子出现在赵光勋办公室门口。原来,老伯的儿子刚刚从武警某部退役,回到村里需要转接党团手续,赵光勋知道老伯是开出租车为生,着急回去拉活,立即把事情安排下去,叫他们安心回家等通知。
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凌庄子村和凌奥集团在发展方面的阻力,就被一个个保障程序所化解了。
在凌庄子村,每周六都要召开班子例会,这也是通过制度规范下来的。这个例会,从开始到今天,从来没有一周中断过。
每周的例会上,各个班子成员要汇报一周以来的工作情况,并且要报告下周的工作安排。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需要协调的进行集体磋商。
每次例会,到会人员都要签字备案。在凌庄子村的档案室,记者看到了先进的防电磁储物箱和一排排的档案柜。这些都是用来准备凌庄子村每次村务活动的电子资料和文字材料的。
赵光勋说,谁缺席会议活动,谁工作做得好坏,都有据可查,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也督促着干部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凌奥集团服务,为凌庄子村服务,为所有村民服务。
制度化的保障,将一个村办企业与村子的关系紧紧绑在了一起,同时也将整个村子的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台阶。
产业兴隆前景好
旧村新貌创辉煌
在凌奥集团的全景沙盘前,赵光勋指着沙盘上正在建设的第三期创意园自豪地说:“我们的目标不仅要做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还要争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门户!”
已经入驻园区的300家企业并不能让赵光勋和凌庄子村满足现状。
在一期和二期12万平方米园区建设成形之后,第三期33万平方米的园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未来,将有1000家企业进入这个以科技文化创意为纽带的富强之村。
凌奥的服务团队是专业的,招商团队、孵化管理团队、物业服务团队各司其职,将园区建设成为拥有一流人文、商业、投资环境的新型产业聚落,将文化、创意与旅游相结合,形成园林景观式的创意氛围及绿色生态环保,提供了从创业、孵化、壮大到产业化全方位的服务。
年产值80亿,纳税过亿,解决2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些过去从来不敢想的“超级目标”,如今正在赵光勋带领下的凌庄子村、凌奥集团一步步实现着。
村务公开与村民大会上,赵光勋再也听不到刺耳的“捏水瓶声”,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意见交流,和一次次贺喜的掌声。
在凌庄子村会议室里,各式各样的奖状、奖杯、荣誉锦旗占满一堵墙,但这只是凌庄子村和凌奥集团的过去。这个富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带动着凌庄子村焕发出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