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德: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五大问题的解决之道
当前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需要解决:
一是政府的职能定位没有法定化。政府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职能应当法定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机构规模较大,职能互相重叠、冲突、交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机构职责权限责任的法定化,就是要制定程序法和行政组织法,做到行政执法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一切权力、一切行为都应该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以内行使,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行使。
二是政府的决策过程缺乏法律规范。决策过程要有法可依,尤其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公共利益的决策。
过去我们决策权领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所以导致决策过程中很多违法、随意、滥用决策权的现象比较普遍,经常出现“三拍式”的决策,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执行完了就拍屁股走人。这个实际上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给老百姓合法权益也造成很大损害。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三拍式”决策,必须把决策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规范决策;决策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就是以后任何的决策做出都必须履行这五个法定程序才能做出决策,否则决策是无效的;另外,还要建立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制和倒查机制。
三是执法行为缺乏规范,造成公共利益很难维护。
应该说,老百姓对执法行为中的一些违法现象反映是比较强烈的,比如说不作为、乱作为、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不严格执法,对这类情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要求,叫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而且要从创新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责任追究的角度都分别进行了一些部署。
比如说在执法体制上,我们过去是“九龙治水治不好水”,多个机构共同监督、监管一个事项,比如食品药品,多个部门都在监管,但是效果并不好。管理的事项多头执法、权力交叉重叠冲突,会出现执法的空白,造成了我们的公共利益很难很好地维护。
四是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实行政务公开,才能让政府职能高效运转。这也就是政务公开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应当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使得各项行政活动都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处在阳光下,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建设我们的法治政府。
五是要强化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执法机构到底有哪些权力?应该如何行使?不行使这些权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能促使其严格依法公正、文明规范地执法,这是最关键的。
因此,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让执法活动纳入全面的监督、保障和规范的范围;还要强化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