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广安
——专访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肖雷
不久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川省广安市在践行依法治国中是如何建设“法治广安”的?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了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副组长、法学会会长肖雷。
记者:广安市是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哪些具体举措?
肖雷: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任务要求和四川省委依法治省的重要部署,将依法治市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出台了《广安市依法治市纲要》,用以引领依法治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共同推进。
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坚持重点突破,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等方面实施“33444”工程,促进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一是把握领导干部、司法执法人员和全民法治教育“三个层次”。二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党务公开“三项制度”。三是加快规范行政决策、行政审批、执法行为、政务公开“四个规范”。四是抓好涉法涉诉信访、司法公开、司法责任制、社区矫正“四项改革”。
记者:依法治市作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广安市政法机关是如何积极作为的?
肖雷: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人民维护合法权益的“重武器”。在推进依法治市中,我们积极发挥政法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坚持用法治方式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深化“法律七进”,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秩序。
首先,我们充分重视法治宣传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法律七进”,推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其次,公正司法有效实施。三是社会法治得到加强。
记者:作为广安市法学会会长,您认为广安市法学会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肖雷:2013年11月18日,我市召开市法学会成立大会,翻开了我市法学事业发展新的历史篇章,也为广安的依法治理工作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我们成立了两个法学学术委员会,组建了专门的课题组,围绕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广安建设,开展以“依法治国的地方法治建设实践”为主题的专题调研,为依法治市提供有力法律支撑、理论支持和法律服务;围绕广安低碳智慧城市建设,举办“建功美丽广安·环境司法论坛”,法学研究实力和整体影响力有效提升。法学会会员撰写的《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等理论文章分获中国法学西部法治论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优秀奖等。
同时,我们将法学工作下沉,紧密结合基层法治实践,积极支持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参加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团,组织法律宣讲团进村入户举办“流动法治讲堂”,邀请法学专家、志愿者结对帮扶村(社区),为基层提供及时、周到、全面的优质法律服务。
记者:推进依法治市,广安市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肖雷: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广安,我们将依法治市同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经济发展跨越推进。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们始终坚持市场法则来推动改革,在法治轨道内推动经济发展。二是社会民生有效保障。我们始终坚持用法治手段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三是和谐社会持续巩固。我市始终把普法作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丰富形式,营造依法治市浓厚氛围,继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后,今年又被全国普法办表扬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广安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广安,坚持在法律框架之内推动改革创新,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广安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