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401K计划”遭遇新挑战
退休储蓄投资立法亟待改革
美国《赫芬顿邮报》10月27日报道称,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一项新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正经历巨大焦虑期,担忧其退休后的经济保障问题。
报道称,由于美国退休储蓄计划(以下简称“401K计划”)的固有缺陷,导致48%的50岁以上受访者表示,如果不工作,自己的收入将不足以维持生计。
“401K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养老金计划,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具体指1978年美国《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当时,政府颁布该条款目的是为了给私人公司雇主和雇员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
该计划规定,企业为员工设立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人养老金账户,企业配合缴费(可缴可不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缴纳,但不能超过员工存入数额)。这两笔资金共同计入员工个人退休账户,退休前不得领取,但可以用作投资。
同时,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3到4种不同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其收益归401K账户,风险由员工承担。因此,员工退休后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不但取决于缴费额的高低(账户资金的多少),还取决于资金管理的状况、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根据规定,401K账户资金在员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或转为存款。
与一般养老金计划不同的是,法律规定401K计划项目下的账户资金的任何增值均可延迟纳税,且其款项被放入该计划中的个人账户后,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投资方式,比如购买股票、债券、专项定期存储等。
根据规定,401K账户的资金,员工在59岁半后方可提取,除非出现残疾、死亡、退休、雇佣关系终止等特殊情况,否则不允许提前提取,且提取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若提前提取401K账户资金,将被视为一般收入所得,需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还将被征收10%的处罚费。
因此,工薪阶层一般都不愿意提前退休。据富国银行调查表明,美国22%的中产阶级称自己宁愿工作过劳,也不愿退休后没有足够的401K计划收益享受舒适生活。
近年来,401K计划在执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理论上看,投资组合得当,401K计划可以让企业职工养老储蓄取得良好收益,但它没有限定购买一只股票的比例。这导致许多职员在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养老基金投资方式较单调的情况下,通常会主要购买自己所在公司的股份。
美国一些大公司的员工,常将自己养老基金中约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通用电器、麦当劳等公司,超过四分之三的职工养老基金被用于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宝洁公司在这方面的比重甚至高达95%。
这种“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的做法潜藏着巨大风险,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员工很可能陷入养老积蓄与工作一起丢掉的困境,或因股市动荡公司股票缩水而使职工养老储蓄遭受巨大损失。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让员工“养老钱”几乎赔了精光,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2年2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项退休金制度改革计划,取消了针对雇员的一些限制,增加了雇主的责任。但法律仍然没有限制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份额,也没有规定每个职工的401K储蓄用于购买某一只股票的比例上限。
但401K计划已经从积累期转向了分配期。2005年7月1日开始,最老的美国“婴儿潮”一代人超过了59岁,他们开始免费收回401K计划资金,使其账户资金流出速度开始加快。同时,加入401K计划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如果该计划不调整,或增加新的经费来源,那么也将难以避免走下坡路的命运。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