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综治工作的资兴样本
湖南省资兴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得主,在政法综治工作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业绩。在资兴市政法委的领导下,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各司其职,取得累累硕果。
2013年5月,当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被湖南省资兴市揽入怀中时,很多人才第一次关注到这个湘南小城。
事实上,在捧得“长安杯”之前,资兴已经连续三届(12年)获得“全国综治先进集体”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的荣誉称号,连续13年保持“湖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的荣誉称号。
成功的政法综治工作业绩,离不开资兴市政法干警们的辛勤工作,也离不开广大资兴人民的“群防群治”。
政法综治展开
“安防、安居、安心”工程
为了维持社会治安的和谐与稳定,资兴市多年来一直强势推行“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扫黄禁毒禁赌”“打击假冒伪劣”和“打击电信金融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
通过构建街面巡防网、社区防控网、单位防控网、电子技防网的“四网联动”,资兴市形成了网格化、立体化的防控体系。市内42个治安巡逻岗亭、700多个电子监控探头连同“红袖章工程”的辅警、保安、治安协管员、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起了资兴市的“安防”工程。
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资兴市刑事治安案件的发案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有效提升了资兴的社会治安水平与社会管理机能。
资兴市先后建立高标准的集中安置移民新村75个,解决了253个地质灾害点上21698名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调拨15亿元的财政经费,解决矿区1.31万户4.23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响应国家要求,斥资1.5亿元,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安置住房困难家庭1678户。
除了城市的“安防”与住房的“安居”,资兴市还继续打造市民“安心”工程。对改制矿区企业职工所面临的思想压力、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给予全面重视,先后投入8000万元对5个工矿社区进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造。
不胜枚举的政法综治工作努力,让市民在“安防”的资兴中,生活得“安居”也“安心”。
“民生警务”树立
公安新形象
在获得“长安杯”之后,资兴市的政法干警们在欢呼雀跃之余,也并没有因此故步自封。
“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才满意。”这是资兴市公安局在建设新型“民生警务”时对治安刑事案件侦破提出的刚性要求。
依托城市网格化的警务区巡防机制,资兴市公安局打造了由社区民警、派出所民警和治安协管员等共同构建的“5分钟巡逻防控圈”。结合中心城区密集的电子监控点和摄像头等科技设备,实现了城区干道全覆盖的“天网”,自建设以来共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44名。
资兴市公安局积极推进“一村一区一警”的民警联村、联企、联点的“三联”工程建设。采取局领导包片、民警包村的方式,将282名民警与全市276个村结成对子,一对一进行巡防指导、隐患排除、化解纠纷的工作。
为了打击盗抢刑事犯罪,资兴市公安局购置了200套GPS移动装置,免费发放给市民,并协助安装在他们的摩托车上。后来,警方通过GPS定位,成功追回被盗摩托车21辆。
资兴市公安局还大力推行“恳谈进社区、法律进校园、服务进家门”的“三进”活动,走好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步路”。
公安干警以派出所为单位,定期深入社区召开警民和谐恳谈会,汇报工作,通报治安情况,征集群众意见与建议。为全市60余所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展3次法律大讲堂,讲解传授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同时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办证问题户”,采取主动上门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资兴市公安局每月还定期举办“警营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零距离体验公安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与问题积极进行落实和改进,并且将进展情况通报给群众。
“四化一体”力促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资兴市检察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和预防”方针的未成年人司法诉讼,构建了机构专门化、工作规范化、维权全面化、帮教社会化的“四化一体”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格局。
近年来,资兴市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重新犯罪数量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数量均逐年下降,2014年资兴市检察院也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联系点。
资兴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成立配有独立编制的专门机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检察室”,明确检察长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导小组组长,带头领导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未检办”还配备了5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熟悉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女检察官,专门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帮教、犯罪预防与维权工作。
女性检察官在处理案件中独有的耐心、细心和柔性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充分发挥。有一未成年人家长曾经专程到资兴检察院感谢女检察官:“女检察官就像妈妈一样贴心,感谢你们,给了我儿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实际案件处理中,资兴市检察院还注重通过创新推进工作的规范化,改进考评方式、创新“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办案模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听取律师意见、亲情会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进资兴市检察院的工作。
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资兴市检察院力求全面、客观、宽严相济、优先保护的原则,不仅对一时走错路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改造为主的司法保护,同时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进行从严处理,帮助未成年受害人申请赔偿。
法院一体化
执行的“三部曲”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
资兴市人民法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推行了立案、审判兼执行的“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将“不为难、不脱节、不拖延”作为法院主要打造的重点工程,确保依法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生效判决得不到执行,法律判决就成为一张‘白条’。”资兴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雨林非常清楚,无法执行的案件很多都转化成到政府部门上访、闹访的事件诱因。
“不为难,换位思考”是资兴法院提出一体化执行的第一步。
为了能够让法律判决得到执行,从2010年到2012年期间,李雨林转变自身的角色,要求法官在具体执行中换位思考当事人感受。
在李雨林的带领下,执行法官多次展开自我剖析,改变自身观念。通过治理消极执行,强化执行期限预警机制,解决压案不办的问题,避免关系案、人情案。
“不脱节,互动保全”是在改变自身认识后的进一步工作。
资兴法院设立了执行联动机制,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加强与公安、基层政府、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借助外力加大执行力度,通过银行、房产局、车辆管理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加强了对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信息的查控力度,提高了案件执结率。
“不拖延,高效执行”是解决执行难的最后一步。
2013年以来,资兴市法院执行积压案件有1000余件,为此,法院加强立案与诉中财产保全和调解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住了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资兴法院还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清理执行积压案件的专项行动,形成了执行的高压态势。综合运用财产申报、限制高消费、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对“老赖”给予信用惩罚。
在一体化执行的“三部曲”唱响后,一批之前看似有“疑难问题”的案件判决得到了彻底执行。
为了拿回被拖欠的工资,2013年春节前夕,20多位农民工曾经到资兴市委和政府大院集体上访,资兴市法院了解到情况之后,积极协调纠纷处置,对拖欠工资的被执行人进行银行账户冻结,最终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督促承包商还钱。20多位农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顺利回家过年。
“三调联动”
促进司法工作有序展开
除了涉及公检法的法律工作,资兴市还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通过探索实践“三调联动”,实现市级、乡镇级、村级和行业调解组织的相互配合。
三年来,资兴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2183起,调解成功11950起,调解成功率达98.1%。通过“三调联动”方式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调解纠纷2016起,防范矛盾纠纷激化1203起。这样的“三调联动”被湖南省、郴州市誉为“资兴模式”。
资兴市调解工作拓宽了以往的调解思维和工作平台,协调政府机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设立联动调解平台,打造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接待和法律援助的横向调解联动网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调解工作,资兴市着力打造了一直业务精良的专业人民调解员队伍。2008年起,借调18名优秀教师进入人民调解队伍,分配在不同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各个部门的相关联动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交通事故定损赔偿与医疗赔偿的调解,均得到了令当事人满意的结果。
在日益完善的人民调解工作下,“三调联动”让资兴基本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