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律师姜祥满的故事

    “天空瓦蓝瓦蓝的,非常漂亮。大雨要来的时候,乌云一大片一大片地压过来,我们就说妖怪来了!”安徽胜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姜祥满说起他去新疆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看到的美景,格外兴奋。

    姜祥满2011年参加了“1+1”法援志愿者行动,前往新疆青河县法律援助一年,接待咨询、化解矛盾,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初到那儿人生地不熟,单枪匹马,一切都要重新认识。”说起刚去新疆时,姜祥满颇为感慨,“整个县只有一位律师,流程不规范、办案质量差。”于是,他给“他们提建议、写文书,传递法治理念”。

    姜祥满告诉记者,在新疆1年,他共接到50多起诉讼或非诉讼案件,“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哈萨克族人认我当弟弟

    “刚到新疆20多天,就有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的当事人找到了我”, 姜祥满介绍称,死者马汗当时驾车与被告周某驾驶的轿车相撞,造成马汉车内四人当场死亡,被告车内四人受伤。

    “担任该案的法援律师,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姜祥满称,“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这起案件,双方矛盾尖锐,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民族问题。”

    接案后,姜祥满分别先给当事人双方做思想工作。他多次给死者家属做思想工作、讲法律知识,“陪他们找庭长说明情况”。同时,他又给被告做工作:“这么长时间你还没赔偿原告一分钱,人家对你能没意见?先尽力借钱,把许诺的赔偿款凑齐,才能减轻处罚。”

    经过数十天的奔波,最终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在拿到赔偿款的前1小时,被告人发信息给姜祥满:“刚又凑了两千元,才够93万元,尽最大努力了。”案件调解结束后,被告又发信息给姜祥满:“对不起四位死者家属,感谢你教我给死者家属写了谅解书。”

    “因为此案,一个哈萨克族的当事人还认我做了弟弟。”采访当天,姜祥满开心地告诉记者。

帮助当事人家属

    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完上述法律援疆活动,姜祥满回安徽后,可以3年内不接法律援助案件,但仅在2013年,他就办理了18宗法援案。“活不多的时候,闲着也是浪费,就主动申请。”

    2012年,刚从新疆回到安徽不久,姜祥满接到一起法援案:一家三口骑摩托车与一辆重型货车发生碰撞,孩子当场死亡,夫妻二人被评定为九级伤残。

     “法援中心问我是否愿意接这个案件,我听后立马答应了。”姜祥满说,“这一家三口都是农村人,这场灾难对他们打击太大。”

    接案后,姜祥满与事发地交警队联系得知,当事人双方对事故应付同等责任。见当事人急用钱,夫妻两人又都在医院,姜祥满帮忙联系保险公司,预先支付了1万元医疗费。

    姜祥满告诉记者,“事发后,当事人整个家庭的人精神都很恍惚”,他还多次安抚当事人家属情绪。

    最终,经过约4个月的努力,当事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幸好法援律师

一直都在那里”

    “刚做律师时,接触了很多弱势群体,就想做点儿好事,帮了别人,自己也高兴。”说起做法律援助的初衷时,姜祥满认为,“法援”能改变许多人认为律师只赚钱的偏见,可以树立律师的新形象。

    现在,姜祥满从新疆回来已两年多了,但他仍能不时接到远方的电话,“有时是咨询,有时是法援”,但前往新疆,路途遥远,来往成本颇高,“实在没办法”“能在电话里讲清楚的就讲,不行就联系在新疆的法援律师”“幸好法援律师一直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