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记安徽炎黄律师事务所

 

    安徽炎黄律师事务所(简称“炎黄律所”),位于阜阳市太和县,成立于1993年,现有注册律师12人,2013年获“安徽十佳优秀县域律所”称号。

    该所一向热心公益事业,仅2013年就到机关团体、企业、学校、乡、镇、村先后讲授法制课20余场次,参加普法宣传达10多场次,承办法院案件59件,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给年轻人机会

    炎黄律所向来注重培养青年律师,“青年律师的生存比较困难,大中型案件被大腕儿律师垄断了,小型案件又被各种法律服务承揽了,留给青年律师的资源很少。”说起青年律师的生存现状,安徽炎黄律师事务所主任徐立前一脸担忧。

    为了给炎黄律所青年律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徐立前要求“带实习生的律师必须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要求所里律师要“手把手教实习律师(办理)各种类型的案件,归纳案件争议的焦点,传授技巧,教职业纪律、职业道德。”

    徐立前说:“我常常和老律师说,要有奉献精神,给年轻人机会,虽然他们缺少经验,但是悟性高,思维敏捷,我们也可以从年轻人身上学到很多。”在人才培养方面,炎黄律所每年都会为实习律师制定一个计划,“业务量达到多少,参加多少次培训,都有详细规定。”

    “常常让骨干律师带着实习律师去各种场合锻炼。要让他们开口大声讲话,不讲话怎么能锻炼出来呢?”徐立前称,每星期六,炎黄律所都会为实习律师安排法制讲座和业务讨论课程,以使其迅速熟悉相关业务。

“我们很受欢迎”

    太和县下辖31个乡镇,炎黄律所负责其中8个乡镇的法律咨询工作,“所里的8个律师,每周都会带一个实习律师下乡,举办法律讲座,进行法律咨询活动。”徐立前告诉记者,“乡下很需要律师,从村民到乡政府都欢迎我们。因为我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20136月,徐立前接到太和县三塔镇政府的电话,让其前往该镇调解一起纠纷。原来,该镇村民高姓兄弟两人服刑出狱后发现,家里的宅基地部分被村干部建了房,部分已出售。且所得收入已分给了所在村小组村民。

    于是,兄弟两人多次上访,但“从2008年到2013年,问题一直未解决,当地政府也很头疼。”徐立前在深入分析案情后,把涉及的各部门、当事人召集到一起开了协调会,最终“大家决定走调解”。

    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占地村干部赔偿了出售房产款,并由村委会另安排一处宅基地给兄弟两人,“兄弟俩信访了5年,现在终于解决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榜样老书记

    苗为民是炎黄律所的原党组书记,2012年去世了,但他的故事至今仍影响着炎黄律所的所有律师。“老苗书记是我们的榜样,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2011年,炎黄律所完成“一级档案达标”的任务(评估验收),“因为从1993年到2014年的所有文书、档案都要整理,贴标签、换封皮,任务量很大。”

    徐立前介绍称,在此评估验收期间,苗为民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一直陪着大家,整整3个月,而“他当时已经70多了”。至今,说起这件事,徐立前依然十分动容,“其实就算他什么都不做,站在那里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不辜负老书记的期望。”

    老书记苗为民去世后,将自己的老房子捐献出来改造成了“苗为民书屋”,太和县将它当作“法律职业教育基地”,每年两次组织法律工作者前往该地受教育、宣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