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上海召开
陈冀平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 钟安安) 10月25日,“深化改革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论坛暨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同济大学开幕。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分别致辞。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上海市法学会会长陈旭,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罗东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自强,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仕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罗国强等中央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主持。
陈冀平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研究会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建言献策、服务国家战略、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一是按照中央部署,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法律修订和司法改革;二是在如何以法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做了重要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国际学术交流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在建设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新平台、新机制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总的来讲,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不仅完成了法学会布置的任务,且始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积极关注实践,为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陈冀平还对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工作提出四点期望:一是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打造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二是要进一步以法治为创新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持,既为做好顶层设计提供理论资源,又为实践问题提供对策方案;三是要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学术平台,用国际标准促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建设,让中国的知识产权理论与经验走向国际;四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搭建平台、注入活力。
上海市副市长赵雯全面介绍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上海将按照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的要求大胆创新,推动了上海知识产权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介绍了上海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上海法院将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上海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为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探好路。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指出,同济大学将以知识产权研究与创意设计研究为抓手,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贡献力量。
刘春田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法学学科是年轻的学科,也是永远的朝阳学科,希望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以及年轻的知识产权学术队伍能够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论坛还举办了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