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中学校长
——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
“暑假在家好空虚啊,还是学校好,真想早点开学!”广渠门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魏(化名)这样说。在广渠门中学,和小魏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开学恐惧症”盛行的当下,有这样“反常”的想法,学校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超越放假给学生带来的诱惑呢?
这一切与广渠门中学的传奇校长吴甡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密不可分。他倡导要办“好人学校”“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尊重赢得尊重。”
从“不愿意”到热爱教师职业
“我是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年轻时就工作在普教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吴甡这样描述自己,而他真正的生命经历却并非这么平淡。
吴甡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对读书的爱好成为少年时的吴甡最主要的生命特点。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改变了他的生命状态。出发时,吴甡带了一箱子书到农村,开始他的插队生涯。
“现在回看,那几年插队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是我的宝贵财富,并不是什么灾难。所以我也以此经历提醒我们后来的年轻人,年轻时承受的痛苦将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
1976年,22岁的吴甡回城后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每月37.5元的工资艰难维持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计。
吴甡说:“插队回来以后,我是非常不情愿地做了老师,虽然我家并不是教育世家,但是老师这个职业我们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大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愿意当医生、愿意从事商业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看到学生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你会在心灵上产生震动。而且,那些前辈,他们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不知疲倦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们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包括我后来对事业的追求,以及我毕生的信念。”
北京178中学是吴甡教育生涯的起点,站在178中学的讲台上,台下的学生几乎跟他一样大。当年的学生,现在已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广渠门中学上学了,他们还能回忆起吴甡当年给自己上课的情景:“条件实在简陋,为了画一个圆,吴老师试了千百种方法,最后他把一个脸盆扣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圆。”
今天的吴甡依然在画着这个圆,吴甡说,生命不止,他就将一直这么画下去,直到后来人接过他手中的教杆,继续描绘着那个与心一样大的圆。
“临危受命”的传奇校长
2001年,吴甡出任广渠门中学校长。那时的广渠门中学可谓是百废待兴,为建设新校舍,学校整体拆迁,异地教学。一校三址、两年周转上课更让学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学校生源数量滑落到建校50年来的最低点,除“分配”之外,没有学生愿意来上学,学校声誉也一落千丈。在广渠门中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不免唏嘘:“落差让很多教师都难以适应。”吴甡在这时候接任广渠门中学的校长可谓是任务艰巨。
“2002年上学的时候操场被拆掉了一半,2003年的时候我们搬到天坛东门的周转校,2004年去了位于安化楼的高三校区。”2004年毕业的学生杨燚称,“那时吴校长要求我们,不管在哪里上课,都要做到要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六个特别”本是1995年广渠门中学设立的宏志班的班训,后来升级为校训,成为广渠门中学的办学特色。
2004年,广渠门中学装修完毕,学校硬件设施先进完备,能满足全校师生开展文体活动需要。同年7月,吴甡从探索机构改革入手,进行学校资源重组,撤销了学校原有的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成立资源部、学生部、课程部,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其中,学生部下设学生服务中心。学生能够以无记名的方式,借以书信、问卷调查、学生会、团支部、微博、微信和校园网等手段向学校建言献策,学校保证会在24小时之内做出答复。
经过10余年的不断发展,吴甡的努力有了回报,广渠门中学的新生入校成绩从2003年的330分上升至2013年的520分左右,分数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广渠门中学的成绩与水准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认可。一位家长说:“把孩子放在广渠门,我们做家长的放心。”
广渠门中学资深教师穆秀颖这样描述吴甡任校长十几年来学校取得的进步:“广渠门中学高考大学一本率从2003年的20%上升至2012年的100%。同时,广渠门中学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
“做教育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浮躁;做教育要心平气和,尽人力。做自己的教育,不问结果、心存善良、不存功利,心平气和地去做,要有自己的定力,善待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生命……”吴甡每每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总是滔滔不绝。
吴甡率先在全市推广“自助餐”式体育课,让全校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全校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搞这个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比如打篮球,这个孩子一米五,怎么打?但他有爱活动的项目,给他搞乒乓球颠球,自创节目。”吴甡介绍到。
“我在学校里推广一种教育叫好人学校,什么叫好人学校?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好人,每一个人都用良好的生命状态影响身边的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是被教出来的,是被周围的生命影响出来的,一个好老师写一手好字,将来学生也会写一手好字。”吴甡解释道。
吴甡说:“我当了40年老师,20年校长,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老师的生命状态。我相信,一个良好的生命状态对培养一个好的生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推广好人学校。老师要善良、厚德,要用爱心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推广好人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向善、厚德成为学校追求的风气,形成育人最本质的环境。在吴甡的努力下,一批优秀好人典型如2012年度“首都十大新闻人物”魏发团等优质教师在学校不断涌现。
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信仰”教育,在学生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校、一课、一书、一员、一信”,即办好党校、开好党课、编好读本、做好辅导员,写好回信的“信仰”教育,以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
在吴甡“好人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广渠门中学逐渐探索出一条独特道路。“好人学校”带给学生的是优质的生命状态,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无形中奠定了学生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学生在这里得到正能量的补充,促进今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