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勇:专心法学教育,推动教育法制

 

20141021日上午,首都经贸大学博学楼704教室里,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外商投资企业法”选修课的最后一节课。临近课程结束,任课教授焦志勇站在讲台上,向台下的学生深深鞠了一躬。

“焦老师在本科阶段的授课,只有与你们在一起的这短短的18课时。但是我特别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自己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也要对得起自己!”

台下的40多双眼睛目送着焦志勇走出了教室,掌声,一直没有中断。

从教法学三十载

三包政策育人才

1984年到2014年,30年的教师生涯给焦志勇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谈到选择留校任教,焦志勇感觉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84年我是从这里毕业的,当时学校还叫北京经济学院。因为成绩不错,被推荐留校任教,结果一辈子就留在这里了。”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法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焦志勇原本有很多出路可以选择,但是他依旧选择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确定留校任教之后,学校人事处处长找到焦志勇谈话。其中“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好好做老师”这句话,牢牢刻在焦志勇的脑海中,也贯穿了他整个教师生涯,直到今天。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焦志勇所讲授的法律课程内容也逐渐变得宽广起来。从普通的法学基础理论,到专业的行政法和经济法、对外贸易法,他一直坚持着教学相长的原则,紧跟时代步伐。

作为法学老师,焦志勇认为建立依法治国的体系,除了要从立法层面设立“良法”以外,还应该多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并且让老百姓看到法律的“公平秤”。

“今年9月份,学校给我发了从教30年的纪念章和证书。一晃就30年了,这个牌子是个纪念,也是个提醒,我离退休也不远了。”焦志勇笑着说道,“对教育要忠心,对学生要热心,对科研要用心——我给自己定的要求基本算是做到了。”

焦志勇喜欢用“孩子”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学生。

在他的眼里,这些年轻的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耐心教导和细心照顾。在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到了焦志勇这里都变成了听话的好学生。

对自己的“孩子们”,焦志勇坚持实行“三包政策”:政治上遵纪守法,学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美满幸福。

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焦志勇兢兢业业,有时那些一针见血的直言批评,也会让一些学生面子上挂不住,甚至还会哭鼻子。但是,如果真的有学生找他帮忙,焦志勇一定会倾付全力。有一次,一个学生找他修改论文,眼看临近毕业答辩,可是这篇论文中却依旧存在许多弊病。焦志勇嘴上把学生狠狠批评了一通,让他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将问题和解决方法详尽指点给他,帮助他将论文修改成合格的毕业作品。

由于失恋的困扰,研究生张晓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闷闷不乐,以至于司法考试都没有能够正常发挥。这可急坏了导师焦志勇,通过听张晓霞倾诉,进行谈心、开导,终于让她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现在鄂尔多斯东胜法院工作的张晓霞,还与焦志勇保持着联系,这位导师对她的指导,不仅局限在学术,更多的是在做人。

每一个毕业季,都是焦志勇五味杂陈的煎熬期。无论是握个手,学生的鞠三躬,还是与学生的离别拥抱,临走前的一举一动都能勾起师生间相伴而行的美好回忆。

“就跟自己养的孩子要出门一样,既高兴,又舍不得。”

送走毕业生,焦志勇是自豪的,因为自己又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人才。但是,他又是失落的,几年的相伴多少也有些不舍,焦志勇希望,他们有时间能够多回来看看。

桃李天下是每一位老师不变的梦想,而自己的言行能够感染和改变学生的人生,更是莫大的荣耀。

每当学生告诉焦志勇,他的某句话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讲的某个道理改变了自己的认识,焦志勇都兴奋不已。

已经出任某企业董事长的张金鑫对焦志勇说,他一直将焦老师说过的“艺多不压身”“尊严来自于实力”牢记在心,在多年的工作拼搏中从来没有忘。听到这些,焦志勇笑了。这是他为社会培养人才创造的“公价值”,也是实现自我满足的“私价值”。

依法治教研究者

推动大学立规章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沿阵地,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就需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体制与机制。”作为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焦志勇长期关注大学教育的法制进程与法治管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深切地感受到现有的大学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不足。

2007年中旬,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自此,大学通过设立章程来完善现代化管理的问题,就进入了焦志勇的视线。在他看来,一个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章程,这不仅仅是学校法人自治管理的基本准则,更是学校传统的文化积淀和特色展示。

然而,从195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全国所有大学的章程都被取消了。一直到80年代后期,才偶尔出现了一些建立大学章程的萌芽。但是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势,制定章程并没有被国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为了调查大学章程制定的必要性和实际情况,几年来,焦志勇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走访调研工作。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大学章程好看不好用”成为调研发现的最大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曾经征求了学校师生、海内外校友的意见,制定了1万多字的学校章程上报教育部。结果被批复后却只剩下了3000多字。得到批准的内容与其他学校的章程如出一辙,原有的学校章程特色也在审批中被抹杀了,这使得很多大学在制定章程上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在与业内的专家学者研讨之后,焦志勇将研究成果以要报的形式呈送给教育部、北京市社科联等部门,并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首都经贸大学在制定学校章程的过程中,身为章程制定委员会的成员,焦志勇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在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上,主题之一是“依法治国”。焦志勇非常赞同“依法治理”这个观点。他认为各行各业都要在法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教育领域也是一样,大学应该依法制章,依章治校。

在他看来,大学章程也应该通过法律授权的形式,成为行政规章的一部分,政府和学校都应该遵守,防止行政权力对学校工作的过分干预。

“通过章程制定,给大学规范的自治管理权力,通过课程创新、招生自主等多方面让学校充满活力、教学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教出的学生才有竞争力。”

焦志勇非常关注国内外有关大学章程的相关新闻和动态,在他的记事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条信息:20144月,日本政府要求东京大学一名教授参与最新军用运输机研究项目,但东京大学方面则以违反了“禁止军事研究”的学校章程为由,予以拒绝。

他谈到,这是一个直接、鲜活的案例,正是因为学校有章程并且被法律所承认和保护,才使得行政权力无法干预学术研究和正常的学校科研秩序。

在焦志勇与很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2011712日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各个大学拟定自己的学校章程,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大学章程推进行动。

今年9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上报的学校章程得到教育部批准通过。焦志勇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起了自己的自治管理体制,一个依法制定章程、依章管理学校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了。

“尽管这只是在高校现代化治理征途中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样发展下去,前方一定是正道坦途。”焦志勇盼望着他能作一个见证者和推动者,在这条抗争之路上走得更远。

兼职律师为教学

重视实践出真知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焦志勇坚持将适用性、实用性与适时性原则相结合。

他把自己做律师时参与的一些案例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

在一起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纠纷案中,由于合资过程中的一些纠纷,一方坚持不参加董事会,致使企业无法形成决议,影响了生产与经营的决策,于是另一方提出诉讼。焦志勇以律师身份从中进行调解,最终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在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授课过程中,他就把这个案例拿到了教学之中,给学生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纠纷细节,以及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

在讲授行政法的过程中,焦志勇又把自己担任行政单位法律顾问的经历放到了课堂。由行政处罚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成为教学的案例。

这些焦志勇所参与的法律实务工作,给他作为一名教师的理论讲授提供了丰富的事件素材。“自己经历的,和听别人说的、书本上看到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学生们都爱上焦志勇的课,他自己为此也经常偷着乐。正是亲身参与的实践经验和活生生的案例,充实他的课程内容,让原本枯燥的法学课程吸引和引领着学生们走入法学的殿堂。

除了自己参与法律事务的实践工作,他也鼓励、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焦志勇的学生马宇,是一位马上要提前毕业的民商法硕士,2年的学习时间,他不仅写了很多论文,在焦志勇的指导下,还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社会上实习。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在某公司就担任了人事总监和投资经理的职务。

焦志勇对学生张建超的印象非常深,“他好学又好问,虽然不是我的学生,但是下课后经常来找我提问题。能够感受出他博览群书,知识面非常广,提出问题都是经过认真思索后提出来的。”

张建超毕业时,作为答辩组组长的焦志勇给了他一个“优秀”,这对于向来在学术上严格把关的焦志勇来说,着实是不多见的。现在丰台法院工作的张建超已经与焦志勇成为忘年之交,逢年过节都会电话联系。

焦志勇说,整体感觉,在社会上工作过后回到学校的研究生,明显要比本科毕业后就攻读研究生的学生“精明”,这主要体现在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并思考社会问题,能够有自己创新的思想。

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到社会上经受实践的检验和锤炼。

“老夫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焦志勇现在的座右铭。

还有两年多就要退休的他,现在越发珍惜每一天的课程。除了教学和科研任务,他担负着培养新的教师队伍的重担。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教训传授给新来任教的博士和博士后,让自己所致力于的法学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其实当老师就是平平淡淡的,再多的酸甜苦辣,现在回望回去,也都释然了。”一颗平常心,给了焦志勇不平庸的生活,和不平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