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打造小城镇建设消防安全大环境

         

“消防进家园,平安到永远。”走进贵州省“5100”示范小城镇之一的贵州省安顺市旧州古镇,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一块块火警警示牌和防火知识宣传标牌;重点庭院、宗祠门前的太平缸成为集取水灭火和文物观赏于一体的消防取水点;古镇所有街道重点部位均合理分布着红色的消火栓;新成立的专职消防队24小时巡逻在古镇的大街小巷……

去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旧州召开全省“5100”示范小城镇现场会。安顺市消防支队党委向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旧州小城镇建设的消防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对消防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小城镇的建设消防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20141月初,安顺全市8县(区)、88个乡镇都层层签订了定性定量的消防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加强本地区消防工作。市政府下发《安顺市社会消防工作督查督办实施办法》,督察工作由市政府组织,市督察督办局牵头,市直主要部门组成督察工作组进行实施。全年消防督察督办结果作为对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安顺市消防部门会同城建、规划、文物、文化、教育等部门进行会诊,将涉及的消防安全改造内容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改造工程进行捆绑,同步进行。消防部门和文物部门进行现场会诊,适当拆除没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打通必要的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通道。同时在重点庭院、宗祠等重要部位增设20个消火栓,确保每个庭院、祠堂都在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内。在水系支流和水井旁修建消防车取水点;将古代“灭火器”——太平缸重新储水,继续发挥取水灭火的实际作用。严格落实“三线入地”(强电、弱电、闭路线)和“一户一表一保护”工作要求。全镇房屋内原有的灶台、取暖炉、油炸锅等高温或使用明火的设施设备,一律加装30厘米以上的阻燃材料进行阻隔保护,彻底整改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古镇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古镇离安顺市区大约60公里,由于山路崎岖,如果发生火灾,市区最近的消防中队赶赴现场,也需要30分钟以上。“远水解不了近火”,古镇面临着又一道难题的严峻考验。面对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新的挑战和考验,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组建政府专职消防队,成为古镇首选的攻关课题。

经过消防部门调研和建议,安顺市政府向西秀区政府下达旧州镇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的责任目标任务,古镇立下军令状,签订消防责任目标书。829日,作为责任目标重点内容之一的旧州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正式成立。目前,旧州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已基本落实营房、车库、训练场等基础设施,配备两台载水量不小于1.5吨的消防车,16名专职消防队员,并配备了2台消防摩托车方便出警和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