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法官”力求源头息诉罢访

甘肃省磐石市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们拿到了工资,咱农民工以后干活有保障了,太谢谢你们了。”家住甘肃省磐石市朝阳山镇草庙子村的农民工张师傅,接过自己和工友们之前一直被拖欠的4万余元工资款时既惊讶又感激,而他口中的“你们”指的就是磐石市法院的驻村法律参事。

40岁出头的张师傅和其他9名农民工受雇佣为某土建工程做木工,与雇主双方约定完工后一次性付清劳动报酬。可工程完工后,雇主以发包方未支付其工程款为由拒绝支付张师傅等人的人工费,张师傅等人多次索要未果,欲上访讨薪。磐石市法院的驻村法律参事了解情况后及时与这10户农民工取得联系,在最短时间内与工程承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晓明利害,以调解方式快速为张师傅等人全额兑付了所欠工资款,避免了群体性信访的发生,10户农民工非常感动,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据悉,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磐石市法院选派了40名高素质法官进驻该市18个乡镇街的40个村屯(社区)兼任法律参事,通过法院“牵手”村屯(社区),建立起“巡回审判在村屯(社区)、司法调解在村屯(社区)、普法教育在村屯(社区)、综合治理在村屯(社区)”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化解了大量民间矛盾纠纷,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屯(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有力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据介绍,在40个行政村的村部都有一块“法官村长”联络牌,上面公布了包村法官的照片和电话号码。这名“村长”不在村委组成人员之列,不享受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但他们经常出现在村子里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为保证群众的利益而四处奔走,多方调解,化解疑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律参事”。

为了让“法律参事”长期扎根农村,磐石市法院把这项制度纳入了他们日常管理体制中,建立工作台账,并通过《非诉调解协议确认决定书》的方式进行司法确认,让每次调解同样具有开庭判决的法律效力。此外,还设置了确保常态化运转的保障机制:纳入大审判管理,把“法律参事”工作作为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在全体干警中树立诉前解决纠纷也是司法审判的理念;实行绩效考核,统一安排,并及时跟踪督察、通报;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采取基础经费足额保障,绩效经费区分拨付的保障方式,分档次确定部门经费。

据统计,“法律参事”工作实行以来,磐石市诉讼案件在所有案件中的比重由77%下降到62%,民事案件调撤率提高了9%,上诉率下降2.5%,发还改判率下降3%,没有发生一起新的有理信访案件。“法律参事”成为磐石市法院打造“无讼”司法品牌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