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万“小网格”织就杭州大平安
杭州市用制度推进“平安网格”创建,以表彰先进,引导和鼓励基层特色创新,打造服务品牌,力求每一寸土地都有精细化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心贴心服务。
李嬿婉是杭州市红梅社区负责维稳的社区工作者,她也是这个社区的第一网格长。她的更多精力放在社区“平安网格”的创建上。现在,她所在的社区已成为杭州“平安网格”创建的一个标杆。
在9月10日杭州市委政法委举办的2013—2014年度百佳“优秀平安网格”、百佳“优秀服务管理团队”、百佳“优秀网格服务管理员”表彰会上,红梅社区第二网格荣获百佳“优秀平安网格”称号。
在过去两年里,像李嬿婉这样众多的杭州社区网格负责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每一寸土地都有精细化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心贴心服务的要求,做到“人在格上、事在网格”,创建了一批“零案件、零事故、零激化、零上交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的平安网格。
以制度推进“平安网格”创建
红梅社区属于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辖内包括三里亭苑三区和四区。这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用于安置杭州城站火车站拆迁户,常住居民5000多人,不包括在此租住的600多名外来流动人员。
红梅社区也是杭州市网络化管理较早的社区。社区分成4个网格,每个网格600多户居民,网格成员是居民,网格长由社工担任。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浙江省创建的平安品牌,在建设基层基础固平安工程中,杭州市坚持高标准,以“网格管理精细化、组团服务优质化”为目标,加大创建力度。
2013年7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平安网格’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旨在以创建“平安网格”为载体,以服务管理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努力形成城乡统筹、各方联动、源头治理、优化服务、动态管理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精细化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心贴心服务。
“杭州市的目标是,努力创建一批社会治安安全、法律服务便捷、生活幸福和谐的“平安网格”,精心培养一批优秀网格服务管理员和优秀服务管理团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基层平安创建水平。”杭州市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贾江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在杭州,每个网格都配备一名网格长和一名以上的网格服务管理员,网格长由村(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社工等担任,网格服务管理员由村(居)民组长、楼道长或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文化程度和群众工作能力、热心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居民担任。
杭州市把所有的社区网格统一编号。“我们把网格化管理与平安社区创建有机结合,作为平安杭州创建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平安网格的创建带动其他服务团体的创建,积小平安为大平安。”贾江涛表示。
在李嬿婉看来,平安网格化就是服务。红梅社区让每个单元居民选出楼道长,由楼道长或党员担任网格服务员。网格服务员就是居民的第一联系人。杭州市要求每个网格组建一支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管理团队,争创一个服务管理工作特色“品牌”。每月组织联系各类服务管理团队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达到2次以上。
打造服务品牌
从2012年开始,红梅社区着意打造平安先锋团队,组建了5个小分队,各负责绿化维护、邻里纠纷、消防安全、独居单身老人关怀、流动人口等。由网格服务员担任分队长,这些分队员都是党员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各小分队每月相互沟通,解决发现的问题。
各小分队又将网格内安全对象和安全区域划分责任田,由社团成员认领。比如,有认领楼道消防安全的,有认领楼道纠纷调解的,也有认领独居老人安全的等等。绿化维护小分队还组织居民“承包”了小区里的一块绿地,大家自己购买苗木栽种和维护。
“每个楼道发生纠纷,由楼道长负责协调处理,做到纠纷不出楼道。”李嬿婉说。
若楼道长处理不了,则由社区创建的民情会客厅来解决。这个民情会客厅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律师、辖区单位领导等人在社区服务中心窗口值班。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居民可以打电话也可以直接向窗口反映。
如果民情会客厅仍解决不了,社区再举行“民情议事堂”。“民情议事堂”一事一议。参加人员除了当事人外,还有街道、社区调解人员、民情会客厅成员、热心居民,以及邀请杭州电视台知名栏目调解员参与。
红梅社区的地下自行车库原本是一大空间。但先住进来的居民自行砌墙分割成一个个车库,以致后来的居民无处停车。不过,绝大多数的居民在楼道长的调处下以拼居解决了。只有一个28幢一个单元的一户居民无处停车。
这个单元共有14户居民,这户前年搬进来的居民的停车无人愿意让其拼居。楼道长、民情会客厅都解决不了。民情议事堂先后开了三次,在最后一次“议事”前,李嬿婉等社工和网格服务员一家一户再做工作。终于有居民愿意“拼居”。
最近一次的民情议事堂把困扰两幢居民的油烟污染问题给彻底解决了。一家沿马路餐饮店的开张导致周围两幢居民受油烟侵扰,餐饮店主接受了民情议事堂的意见,将原先油烟直接由窗外排放改为进地下污水管排放。
“近两年来,社区里的所有的纠纷基本上通过上述渠道得到较好的处理。”李嬿婉说。
“红梅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治安情况比较复杂,自创建平安网格以来,治安形势越来越好,今年治安案件比去年明显下降。”社区片警徐继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杭州把所有的村和社区划分成11521个网格。在这些网格中,有网格服务管理员13641人,服务管理团队19634个,基本实现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三无”目标。
像红梅社区一样,许多村、社区因地制宜,有特色地推进平安网格创建。
在杭州上城区清波门街道社区,有一个陆SIR平安一方工作室。该工作室以该社区民警陆泽华命名,由陆泽华、协警、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组成。
这个工作室主要工作是流动放映队和流动宣传车。去年一年,在辖区各小区播放电影70多场,效果也立竿见影:仅通过防电信诈骗宣传,就成功阻止了13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还有创办于2005年的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鲍大妈聊天室在杭州赫赫有名。该聊天室最初只有鲍大妈一个人,现在,聊天室已经发展成拥有十几个人的服务团队,聊天室、专项咨询活动室、和谐幸福大讲堂、入户聊天小分队,都是他们“出品”的精品服务项目,被他们化解的矛盾更是数不胜数。
在杭州滨江区晶都社区,创新了“56569”服务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中两个“5”是指摸清户籍信息、业主信息、住户信息、党员信息、育龄妇女信息5项民情信息,提供居民层面、计生联络员层面、责任片区层面、社工层面、楼道长层面5种联通方式;两个“6”是指结对信访重点户、困难群体、服务片区居民、空巢老人、育龄妇女、楼道内各业主6类不同群体,组建社区安全卫生监督志愿服务队伍、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伍、社区义务计生联络员队伍、社区义务文体骨干队伍、社区拆违控违志愿服务队伍、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6支服务队伍;“9”是指摸清计生重点户、帮扶救助家庭户、残疾人户、空巢独居老人户、家庭矛盾户、邻里矛盾户、宠物饲养户、群租户、信访人员9类服务对象的底细。以做到“沟通有信息,联系无缝隙”。
滨江区为此专门出台文件,在全区推广该社区做法,全面构建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格局。2013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来到杭州市滨江区晶都社区调研指导,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激发居民参与平安网格建设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红梅社区还首创“积分制”。网格成员为社区所做的每次服务都会被记录下来,定期汇总,服务时间折算成积分抵扣物业费、停车费以及老人食堂就餐券等。
李嬿婉告诉记者,居民参与服务的积分由社区5个党支部开会评定,每个月统计一次。张榜公布,此举很受居民欢迎。
红梅社区的这种做法被许多地方借鉴。杭州余杭区临东街道星火社区将此做法取名“时间储蓄银行”模式,在该区推广。
在杭州拱墅区,681个网格至今向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上报各类信息达86401余条,化解矛盾纠纷2462起,民生服务257起,营造了一方的平安。
这些天,红梅社区正在对居民自搭违法建筑劝拆。这些居民利用围墙里的天井盖起了房屋,甚至破墙开门。
“有107户违建,也是历史形成。拆违难度很大,我们通过民情议事堂确定改造方案,然后由网格长、网格管理服务员以及各小分队一家一户做工作,做通一户,拆一户。现在已拆了30户,预计年底能拆完。”10月13日,李嬿婉欣喜地告诉记者,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贾江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去年,杭州市委政法委组织机关干部对全市2000多个网格长工作进行抽查,并向居民电话随机测评,以此作为评“三百佳”即百佳“优秀平安网格”、百佳“优秀服务管理团队”和百佳“优秀网格服务管理员”的依据。
“平安网格创建是社会治理公众参与、源头治理的很好载体,平安网格创建好的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会更坚实,也是平安、和谐的地方。”贾江涛表示,“杭州市委、市政府每年将通报表彰年度创建工作‘三百佳’,以引领平安网格创建工作,并将‘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情况列入年度‘市级平安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评选的重要条件。通过‘人在格上、事在网格’,以‘小‘网格’的平安,最终实现了大杭州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