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综艺节目摆脱不掉“韩范儿”
韩国综艺节目
从“抄”到“买”
四川卫视户外真人秀《明星家族的2天1夜》日前卷入版权纷争,韩国KBS综艺节目《两天一夜》指责四川卫视《明星家族的2天1夜》抄袭了其节目模式。综艺节目版权之争,真是一场无休止的罗生门。
此纠纷说来复杂。韩国KBS王牌综艺节目《两天一夜》原计划与中国地方卫视合作推出中国版,中国版《2天1夜》第一季在四川卫视播出,但第二季则被转至东方卫视制作播出,而四川卫视另立门户制作了《明星家族的2天1夜》,争端由此而起。韩国KBS认为四川卫视的《明星家族的2天1夜》没有获得韩国节目授权,抄袭了该节目。
从近日播出的《明星家族的2天1夜》来看,该节目与《两天一夜》有些区别,后者主打的“兄弟团穷游”元素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明星家族玩游戏”的新模式。在《明星家族的2天1夜》中,常驻嘉宾从6人“兄弟团”变为周韦彤、李菲儿搭配卜学亮、杜海涛等人组成的“21家族”,节目也不照搬户外真人秀惯用的“虐星”手段,而突出明星把家搬进景区的温暖一面。
虽然《明星家族的2天1夜》刻意拉开与《两天一夜》的距离,但节目中仍有挥之不去的“韩范儿”。在引进欧美节目的高潮期之后,韩国的综艺节目成了各大电视台的争抢对象。从歌唱选秀类节目到真人秀,大红大紫的韩式综艺早已席卷中国荧屏。据统计,中国每年引进的综艺节目数量超过60档,如从韩国引进改编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引进节目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占比达90%。韩国综艺节目之所以如此抢手,与其带来的高收视、高收益密不可分。保守统计,主流的韩式综艺年营收超过30亿元,让人不禁感叹“韩式综艺能在中国如此吸金,韩国人知道吗?”
国内最早引进的电视节目如《正大综艺》《动物世界》等都是购买国外电视节目内容,引进国内后只是进行了后期翻译和配音,这种引进是最原始的粗放式。虽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引进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的完整引进到后来的“山寨”,再到如今买创意买赛制,“买”节目的变迁背后折射出中国综艺节目制作理念的进步,但仍没有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羁绊。
就四川卫视户外真人秀《明星家族的2天1夜》来看,《明星家族的2天1夜》制作人邓峰表示,节目有意在嘉宾构成、任务难度上与韩版《两天一夜》拉开了距离,虽然如此,但大到取景方式,小到字幕风格,《明星家族的2天1夜》依然带着浓浓的“韩范儿”,创新乏力仍是原创综艺无法回避的软肋。
难觅“中国创造”
近年来,国内电视荧屏因为各类综艺节目的“如火如荼”,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然而,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透露出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克隆”国外同类电视综艺节目现象严重、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隐忧。
近年来,内地真人秀综艺版权模糊、形态相似的案例不断出现。如分别购自德、荷的《星跳水立方》与《中国星跳跃》,又如主打亲子的《爸爸去哪儿》和《人生第一次》先后播出,后者仅仅更改嘉宾类型。再如,以才艺论高下的《中国达人秀》与《出彩中国人》,更被观众吐槽,两者的区别只是换了个播出平台。
应该说,选择引进国外电视综艺节目版权而非直接照抄,已是国内综艺版权意识增强的表现。但为何有了版权,同题撞车的情况依然不计其数?深究起来,还是因为制作机构急功近利,选择跟风成本低风险小。
一方面,目前中国的综艺节目制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比较粗放,很多好的创意在本土很难萌发,引进国外电视综艺节目版权也是无奈之举。但究其原因,国内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创作力量薄弱等根本性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在原创节目乏力和本土制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引进国外的电视综艺节目,学习别人的创意和节目制作的理念无可厚非,但是一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中国的综艺节目创意“贫血症”就会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只能靠输血来维持活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受众研究所所长刘燕南认为,真正的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立竿见影、投机取巧的可能,真正的节目创新需要探索、集成、模式化,最后成为一个固定的有版权意义的节目类型,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可以说,国内卫视综艺节目要想真正崛起,必须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把别人好的经验都学到手,同时自己要有创意。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综艺节目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作者就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法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