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学发展之路 实现兴企富民之梦
——山东国冠集团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发展侧记
山东国冠集团有限公司自2003年冠县林国棉业有限公司创建至今,从10年前一家小规模的地方性棉纺厂,已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和棉纺、制衣及绿色种植、养殖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目前,已从建厂之初启动资金仅仅100万元、占地面积不足20亩的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7个分公司、总资产4亿元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
龙头带动战略是
企业发展的根本
山东国冠集团坐落在鲁西平原聊城经济“东融西借”的西守要道冠县范寨乡工业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走过了一条从稳步发展到快速发展再到科学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公司在董事长林志国带领下秉承“诚信立足,质量为本,管理增效,创新图强”的治企理念,弘扬“同心、同治、超越、奉献”的企业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以非凡的胆量和气魄搏击商海、锐意创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走出了一条短期内民营经济实现加快跨越、企业与员工实现和谐进步的发展之路。企业发展迈上了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征程。
“龙头带动·全民参与”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是山东国冠集团前期发展成功的大胆探索。林志国董事长作为冠县范寨乡林庄村的支部书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带领群众开启了龙头带动企业。其中林志国担任了企业大股东的角色,剩余股份由林村及周边村民自愿入股,农民既是股东又是工人,既参与分红,又可以拿到工资。企业股东数达一百多人,取名“百户企业”。“百户企业”的管理层由股东选举产生,职工也大多为股东。生产运营由总公司提供技术、物资供应、销售服务,利润实行半年一分红,一年一结算的模式。目前企业集团总占地面积530亩,现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本、专科学历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7人,专业技术骨干人员126人,为50名残疾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服务引领是
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向
“为开拓市场,我们不怕跑断腿,不怕说破嘴,不怕掉架子,不怕没面子。”国冠集团董事长林志国介绍说,几年时间几乎跑遍了国内大中城市,登门拜访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家或客户,与之建立了电函联系或业务往来。2007年,为在淄博市某毛巾厂打开产品销路,他曾先后7次亲自上门搞推销,前5次均被拒合作,最后这家企业老总终于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集团公司年纺纱能力已达到5万纱锭,生产的10S-40S棉纱,质量达到2007年uster公报15%水平;50台剑杆织机年生产各类不同规格毛巾和服装面料750吨,300台喷气织机每年可生产高档服装面料1800万米。同时,面对棉纺织业疲软的市场行情,集团公司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依托国际贸易做足做活皮棉和棉纱进口业务,为企业在逆境中实现平稳发展、跨越赶超赢得了先机,劈开了新路,夯实了基础。目前,集团公司分别在青岛、杭州、上海及堪培拉、开普敦等国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办事机构,开展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越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皮面进口业务,生意伙伴遍及大江南北和海外。2013年,企业出口额达200万美元,企业销售收入7亿多元,上缴税金735.4万元。
管理提升是
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
创建精益班组活动是近年来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的一个缩影。国冠集团在生产经营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大力加强内部调整,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实行长责任制,每周汇报。为了让股民们放心,公司每天的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白纸张贴上墙公示,日清月结。公司管理透明化,随时接受股民的监督。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这是近10年来企业发展管理成效最好的时候。”集团董事长林志国介绍说,集团公司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引导村民自愿入股,开展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建起占地200余亩的畜牧养殖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紧紧围绕“村企合作、以工促农、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成功尝试,实现了村民自愿入股,村企每年盈利分红的愿望梦想。
共同创富是
兴企富民之梦的追求
10多年来,他义务赡养村里孤寡老人,救济危困,帮助乡里残疾人员就业,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自2008年起,林志国在自己厂里安排了50名残疾农民就业,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他还专门为他们免费提供餐饮,这些残疾职工在厂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70多万元。
国冠集团董事长林志国以非凡的胆量气魄,引领企业实现规模效益的急剧膨胀壮大;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在依法治企中充分体现诚实守信的人本理念;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群众奔小康,践行“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