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德与中国宪法

   “我的正式立法生涯,严格来讲应当是从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开始的。”许崇德说。

 

    1954920日下午555分,中南海怀仁堂,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1197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通过。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由众多法学专家起草制定。这些专家中,有一个人叫许崇德。那一年,他仅25岁,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留校。

    这位被誉为“新中国宪法变迁的亲历者”的宪法学专家,已于20143月去世。然而,在纪念宪法诞生60周年之际,他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法学家。

学习宪法

    出生于1929年的许崇德,是江苏省青浦县人。

    在许崇德的一篇回忆录里,他表示,因为生经战乱,吃尽民穷国弱的苦头,“政治腐败,斯时为烈。”所以一接触宪法这门学科,初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大法的重要性,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求知欲。

    少年的许崇德,曾亲眼看见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抗战胜利后,当他看到有中国法官在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使他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心向往之。

    1947年,许崇德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开始与法律结缘。那时,中国的法律人才十分缺乏。

    在复旦大学,许崇德遇到了宪法启蒙老师张志让。

    留美归来的法学家张志让,开设了比较宪法的课程。课上,张志让主要讲宪法原理。但当时,国民党宪法颁布不久,张志让对此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蒋介石“五权分立”是假,集权才是真。

    在日后的回忆录里,许崇德表示,之所以对宪法萌发兴趣,同张志让对宪法的分析深透有关。

    1951年,许崇德大学毕业后,离沪赴京,被分到中国人民大学当研究生。幸运的是,他被分配到了国家法教研室,学习研究的正是他最喜爱的宪法学专业。

    研究生毕业后,许崇德留校任教。这一年,他年仅24岁。

参与“五四宪法”

    1954年之前,国家只有一部《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2年底,中共中央开始统筹考虑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等问题。1953年的《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明确提出,当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

    195331日,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名义,颁布施行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随后,许崇德和两位同事一起被借调到中央内务部,后被派往山东省泰安县城关乡搞普选试点。

    普选启动后不久,起草宪法工作随即启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

    328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成立,下设编辑组、会议组、记录组、联络组、总务组和资料组。

    因专业人才的需要,许崇德被宪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家英挑中,抽调到中南海工作,分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资料组工作。

    资料组的工作就是收集各时期、各国宪法条款等文献资料,而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在这期间,许崇德参加了许多会议,接触了大量资料,为后来从事宪法学教研打下了基础。

    1954329日,5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分组展开讨论,共提出修改意见3900余条;接着是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8000多人讨论后,又提出修改意见5900余条。 

    两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一场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短短两个月,1954年宪法草案征集了118万条意见。

    许崇德和同事们把意见归整编纂成了16本册子,宪法起草委员会认真考虑后,又对草案做了一些重要修改。 

    1954920日,“五四宪法”正式通过。

起草“八二宪法”

    在制定“五四宪法”时,许崇德才25岁,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但这为他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被撤销,许崇德回到北京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学院工作,一干就是7年。

    197710月,中央决定修改1975年宪法。许崇德参加了这次修宪意见座谈会。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许崇德重返母校讲台后,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宪法学方面的文章。

    1980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主任委员。

    此时的许崇德,已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宪法教研室主任。他在《民主与法制》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宪法修改刍议》,加之其他近20篇有影响的学术文章,他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于是,修宪一启动,许崇德就被借调到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起草宪法条文,从此全程参与了长达27个月的修宪工作。

    1954年那一次不同,这次许崇德参与修订宪法并直接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

    正如许崇德本人所言:“我的正式立法生涯严格来讲应当是从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开始的。”

    由于是大修,起草专家由开始的4位学者后来扩大到12人。两年多时间里,他们起草了130多个条文,比较正式的稿子就有6稿之多。

    1982124日表决通过的“八二宪法”和后来的4个修正案,构成了我国现行宪法。与过去的宪法相比,“八二宪法”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做出了很多理性选择。

    为了宣传宪法,使更多群众了解宪法、学习宪法,许崇德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编写了《中国宪法》等多种教材及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