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流动人口普法掀热潮

 

北京的金秋九月,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市民也大量出行,流动人口也有大幅度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西城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西城区司法局针对辖区特点,创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普法教育服务。

以“点”带面,动态普法

北京北站广场的东侧是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枢纽,917日,大量来往北京的民众注意到,这里新设置了一个亭子,里面有多种普法书籍,还有定期的律师“值班”,亭子边还有橱窗漫画。这里就是最新成立的“西城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记者看到,几位要去乘坐火车的内蒙古游客一直在询问劳资纠纷的问题,律师也耐心地分析解答。游客巴图对记者说:“这是比较难得的机会,没想到旅游还能学知识。”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而且地点选择也方便群众。

而另一边,许多北京市民正在索取各种免费的普法书籍。《首都市民生活法律必备手册》是最受欢迎的图书,市民郑香琳边翻阅边对记者说:“内容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案例),我们平时就能碰到,这下可有指导了。”

“西城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利用北京北站周边的宣传橱窗、摆放法制宣传展板等一系列宣传手段,大力营造了法治氛围,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李铁告诉记者,“西城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旨在以法制教育为重点,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一个法律服务平台,围绕“六五”普法的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本区及北京北站周边的地域优势和场地资源,通过法制宣传、律师讲法、法律咨询、文艺演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向流动人口宣传与北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律师舒梅说,这种针对流动人口的普法活动都是“接地气”的法律知识,可以有效解决百姓的实际生活问题。北京市西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春伟告诉记者,这个普法平台选择在北京北站很有实用性,也是北京向各地人民宣传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

据悉,“西城区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不仅为广大流动人口及北京市民提供律师咨询、法制图书角、法制橱窗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服务平台,而且还会不定期地在基地举办针对外地务工人员、游客的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向他们免费提供相关法律书籍,将基地打造成西城区的一个重要的普法活动基地。

“讲堂”生动,静态效应

919日,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流动人口普法大讲堂”在北京市广外街道流动人口普法学校正式开讲。公益律师王令为广大流动人口讲解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免费为现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课堂上,王令针对广大流动人口关心的劳动权益、子女入学、房屋租赁等问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普及讲解,并用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流动人口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他的幽默授课,不时被台下群众热烈的掌声打断。

“六五”普法以来,西城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内成立“流动人口普法大讲堂”,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面对不同法律的不同受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普法服务。

据西城区“流动人口普法大讲堂”相关负责人透露,“普法大讲堂近年来积极引导流动人口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减少了西城区社会矛盾的发生。”

目前,西城区各街道都建立了流动人口普法讲堂,利用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橱窗以及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实现了流动人口学法、用法、就近寻求法律服务的100%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