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春祥:琐事堆里的乡村法官
1965年出生的连春祥一点儿也不像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反而更像个爱笑的小伙子。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一直笑呵呵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说,30多年的法院生涯,给他带来了很多收获。
连春祥是一位在法庭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的法官,作为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长沟法庭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工作热情依旧饱满,一个个疑难案件在他手中化繁为简,是全法庭审判效率最高的法官之一,平均每年处理案件400余件。辖区百姓称他老连,书记员则亲切地称呼他为连哥。
琐事堆里无小事
连春祥是1983年进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的,最开始是当书记员,1995年开始做法官,先后在立案庭、张坊法庭(现已撤)、长沟法庭工作。2013年1月,他来到窦店法庭工作,正赶上窦店法庭在重新修建,所以只能临时借用琉璃河镇派出所旁边的一座楼房办公。
就这样,家住天桥附近的连春祥开始每周奔波于市区和琉璃河之间,对此他表示:“有时一周只在周末回家一次,如果忙得厉害,就索性加班不回家了。”记者看到,连春祥的办公室门后,还有一扇小门,里面的小屋,就是他的临时卧室。
连春祥的工作非常辛苦,为有效化解纠纷,每年要驱车近万公里。一方面他承担繁重的审判任务,一方面还经常“兼职”法庭的班车司机。他说,由于法庭人员不足,他就主动承担起班车司机的工作。
连春祥很喜欢派出法庭的工作,“派出法庭有个好处就是和当地联系比较紧密,更加了解地方情况,案子到手里,就知道基本是什么情况。因为对农村的事比较了解,不用再问太多东西,比如邻里纠纷里经常遇到的‘火道’‘走水’等。”连春祥表示,这也是他能将案件化繁为简的原因之一。
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案件数量近年来明显增加。虽然连春祥遇到的大部分案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但他认为每个小案子都是当事人的大事。因此,他从不疏忽或懈怠。
对于时间安排,他也学会了见缝插针,“一般来说不会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宣判,都是卡着时间,比如上午安排了一个案件的审判,就在审判前或审判后安排另一个案子的宣判。”
对于工作效率,连春祥特别注重细节,“首先是法庭上非常忌讳一些语句表达让当事人不明白,比如在说明权利义务的时候,表述就应该简练明晰一点,一定要让当事人听得懂。还有一些细节一定要嘱咐好,比如原告发言时,被告不能说话,反之亦然。法庭纪律维持不好,很难继续庭审。其次,法官不可能让两方都高兴,总归有一方是败诉,败诉就会有意见,所以宣判之后,有时会出现吵闹等过激行为。这就需要法官的审判技巧,很多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庭审之后,把一方留下,告诉他哪里存在问题,或者宣判之前把他叫过来,聊一聊,问他还有什么想法,当事人就会更容易沟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也更容易认可一个法官。”在连春祥看来,沟通充分一些,期望值降低一些,拿到判决书时,当事人的心态就会平和一些,避免一些后续的问题。
注重沟通巧办案
2014年9月3日上午9点,记者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在琉璃河派出所旁边的一间临时用作审判庭的房间内见到了连春祥法官,面庞清瘦的他身着法袍,显得十分严肃而精神,正在准备开庭。
记者了解到,该案是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两家人因为“火道”占用问题,引发了几次事端,最后闹到了法庭。
庭审的最后,连春祥用十分质朴的话语劝解道:“我们去过现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事不大,不难解决。从我们角度来说,你们沟通不够;从双方的年龄阅历来说,很好解决,不是门对门住,东西往哪放不行,非得放在这,容易给人添堵。排水的问题,商量一下,弄个水道就解决了。打两次架了,天天斗气,至于吗?”
但再怎么苦口婆心,连春祥也知道如果几句话就能化解他们的纠纷,也不至于闹到法庭来了,于是让双方当事人都回去自己反思一下,宣布两周后宣判。
实际上,乡村法官所办理的案件大部分都是这类涉及家庭纠纷或邻里纠纷的小案子,比如赡养、离婚、继承、拆迁等等。
“今年,我感觉追索抚育费的案件比每年都多,我想这与近年来离婚率增多是有直接关系的。夫妻离婚后,就会存在孩子抚养问题,就会出现因抚养问题而产生纠纷的现象。”
连春祥根据自己多年来办案的经验总结道:从民事案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情况看,不愿抚育子女的大部分还是因为经济原因。
“农村家庭的分工基本上是延续着传统的分工形式,妇女在家操持家务,男的在外干活,因此,农村男子的家庭负担比较重。而对于离异后再组家庭的,既要养原来的孩子,又要养重组家庭的孩子,负担就会更重些,当让其出抚育费时,就会有些计较,心里不情愿。”连春祥说,每当在办案时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让他感到揪心。
据连春祥介绍,多数情况下,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还是占主导的。“大部分离婚案件,夫妻之间的感情没了,但对孩子都是很在乎的。”
连春祥审理过一起追索抚养费的案件,女方在法庭表示:“我愿意给孩子出抚养费,但男方总是不让我看孩子,我因为生气所以没给,我很想我的孩子。”
连春祥看到这种情况,意识到双方明显缺乏沟通和理解,就拉着二人进行协商。男方表态说:“我原本想让孩子忘掉她的母亲,跟着我过平静的日子。这几年想通了,孩子是我们两个的,血缘关系是断不了的,孩子大了,对我们都有抚养义务。以后她什么时候想孩子,都可以来看。”最后双方达成了抚养协议。连春祥感慨道:“如果当事人都这样通情达理,我们法官心里也感到舒服。”
工作之余亦勤奋
对于法官而言,庭审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勘验、调查取证、送达文书、通知开庭、写判决书等等都是分内工作。除此之外,在工作间隙,连春祥还会把审理过的案件记录下来,总结归纳成文章,为法治宣传工作做一些贡献。在记者询问他如何从本就忙碌不已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写作时,他表示:“办案期间,如果遇到让我自己有所启发或触动的情况,我就会写个大概出来,到不忙的时候,再适时整理。”
这位笔耕不辍的法官,多年来著书立说,成果颇丰。为配合房山法院法制宣传工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判业务素质,十几年来他从未停止过法制宣传和案件研究工作。早在房山法院开办《房山法院报》时,连春祥就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通过“乡村法官日记”,他把自己在审判工作中积累的点点滴滴都认真记录下来,总结归纳,以日记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十年如一日,他的“乡村法官日记”和“审判工作随笔”为房山法院积累了丰富的可读性的文献资料,成为年轻干警学习的楷模。
面对繁重的审判工作压力,连春祥始终坚持写作,在《北京晚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发表文章20余篇,与多位名家合作出版了《民事案件调解技巧》《调解要点与技巧丛书》《以案说法丛书》《用证据说话丛书》《农民维权丛书》等一系列著作。
除此之外,连春祥还尽量每周去打两次乒乓球,这是他自小学起最喜欢的运动。“如果长时间不运动,就会觉得全身不舒服,而且大汗淋漓一场之后,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大脑也能放松一下。”说到这里,他的书记员补充道:“连哥绝对是运动健将,什么都会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台球……”
作为房山法院乒乓球团队的主力队员,连春祥曾多次获得房山法院男子组乒乓球赛冠军,在房山区和北京市高院组织的乒乓球赛中也多次获奖。2012年,他和队友们还获得了北京市法院内部两年一届的乒乓球团体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