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训收费:“糊涂账”还是“潜规则”?
近年来,军训几乎成了高校和中学新生入学的一门必修课。但不少地方的军训收费都是一笔“糊涂账”,存在大量以军训之名行乱收费之实的不良现象。
2014年8月下旬以来,因学生军训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和学生死亡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学生军训这一多年来看似已经习以为常的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终于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军训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范畴,学校和军训承办机构则不应收取费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名目五花八门、金额多少不等的相关费用却频频出现在军训之中,甚至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
记者发现,不少学校的惯用做法是把军训费用与其他费用“捆绑”在一起收取,使得学生和家长无从了解每一项的收费金额具体是多少。
面对这样一笔“糊涂账”,公众质问,军训费用到底收的是什么?该收多少?由谁来收?花在哪里?利益相关方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产业利益链条?军训收费究竟是一笔“糊涂账”,还是行业“潜规则”?
标准不统一
军训收费项目和数额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各不相同,缺乏相对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
全国各地绝大部分的高校、高中,甚至包括许多初中都对入学新生作出了要参加军事训练的要求,但经记者多方查阅资料发现,军训收费项目和数额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各不相同,缺乏相对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
2014年9月2日,伴随着蒙蒙细雨,2400余名中国传媒大学2014级本科新生到校报到。校园内1号楼的西门外人头攒动,不少新生正在排队等待购领军训装具,这笔105元的军训装具费需要新生当场缴纳。
从事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近30年的中国传媒大学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主任王京明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该校组织学生军训所需的聘用教官、理论教学、训练场地、营房住宿及往返交通等费用,均在学校预算经费中有所列支,“大约100万元,由学校统一支付”,参训新生个人仅需缴纳军训装具费和每天20元的伙食费即可。这一说法得到了多名该校新生的证实,“15天的伙食费共计300元,是在到了军训基地之后才交的。”
眼下正值新生开学季,记者在许多高校的《2014级本科新生入学须知》中,都找到了对军训收费项目和数额的相关规定。
军训服装费被不少高校归为“代办费”“代管费”或“代购费”。
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告知新生,在报到后“应缴纳约65元(以实际中标价格为准)的军训服装及军训用品费用”。上海师范大学对83.5元的“军训服装(代办费)”作出了“属于学校代办,实行自愿原则”的说明。浙江大学则将87元的军训服装费列在了“其他代管费”之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区)的军训服代购费是103.5元。厦门大学表示,预收的210元军训服装费用属于代办费,可以“多还少补”。而湖北武汉33所高校军训服装费的价格,从60元到348元不等,平均约为145元。
收费“糊涂账”
学生军训属于国家行为,其经费主要由政府来负担,应在学校经费预算中予以保障。
“交了1000多块军训费,吃的是‘全素宴’,住的是18人一间的宿舍,而且一间屋里就两部电扇,晚上经常热得睡不着觉!”前年在北京昌平盛华军训基地参加军训的情况,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2012级文艺编导专业的学生李家進至今记忆犹新。
该校今年的军训费由去年的1190元涨到了1300元,据悉里面包含军装费、训练费、伙食费、心理测试等,需一次性缴纳。而5年前,这一费用是530元。
2 014年8月28日,《钱江晚报》报道了浙江义乌五中存在搭车收费的情况。该校高一新生的军训为期一周,除了服装费和伙食费,还要学生缴纳420元的军训费。当地教育局介入调查后,校方称这笔钱用于“后勤保障、看电影、拍照”等,并表示将把420元“军训费”全部退还给学生。
另据三秦都市报近日消息称,陕西当地部分学校在军训中,学生需缴纳的少量费用,主要成本是军训中租用或购买部分生活用品、训练服装,以及学生食宿发生的费用,多在100元至300元间。
经查,现行的《陕西省国防教育条例》中规定,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和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的所需教学经费应在学校预算经费(生均经费)中列支,不得巧立名目向学生收费。而在陕西省物价局公布的2014年秋季各类学校收费标准中,同样没有军训费这一项。
“军训收多少费用,花费多少,最后结余多少,必须向学生和家长公示。”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认为,军训收费属于临时代收、代管费用,其中所发生的伙食、住宿、服装等费用都要交给服务方,应按照成本核算,服务方应当出具正规的发票,使收费公开、透明。
3年前,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曾下发通知,强调学生军训属于国家行为,其经费主要由政府来负担,应在学校经费预算中予以保障。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军训所需的费用往往由学校自筹解决,而“教育经费”中并无此项,学校只好向学生收取。这笔钱大都交给了军训承办机构,收取多少、花在哪里也均由军训承办机构来定,许多学校也不清楚,故而无法向学生和家长公示。
行业“潜规则”
为了拿下学生军训的生意,不仅要陪吃、陪喝、陪玩,还要给校长和经办人送钱。使用军方的场地营房,也得向军方单位及个人“进贡”。
2014年9月8日上午,正在操场上进行军训的4500余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在按照教官的命令坐下时,100余名学生的裤子发生开裂,“裂开的部位正好在裆部,还有不少是女生。”该校一位新生回忆,“当时场面十分尴尬,一些女生迅速跑离了操场。”
该校办公室主任林红平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称,100元的费用不仅仅是服装费,还包含军训费,费用是严格按照湖北省宜昌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取。
“统一购置服装、拉出去集中训练,增加了学校、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少数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甚至其中存在滋生腐败的利益链。”这是近期搜狐网教育频道整理报道的高校军训“七宗罪”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的观点与之相似,他在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称“军训成了产业链利益链”,并透露“北京交近千元”军训费,“买几件三无产品假军装”。
据一位从事军训产业的老板称,他经营的“教育服务公司”“不算最大”,每年的营业额都能达到5000多万元,但真正到手的利润却只有几百万,因为大部分都被送到学校、教育部门某些掌权者及一些军方人员的手中,“那样他们搞军训才有积极性。”
为了拿下学生军训的生意,他不仅要陪吃、陪喝、陪玩,还要给校长和经办人送钱。使用军方的场地营房,也得向军方单位及个人“进贡”。但由于参加军训的学生很多,且每年都有,因此军训产业的营业额非常可观而且十分稳定,供各方瓜分。
2014年8月26日,北京二中和顺义某重点中学接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叫停军训”的通知,引发各方热议。而在此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也曾发出通知,要求辖区内所有中学一律暂停组织学生集体外出,以及收取学生费用开展军训、国防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汉阳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此举主要是由于校外军训要向学生收费,费用多数在300元至600元。“虽然这笔费用是代军训基地收的,但还是容易引来家长的投诉。”而校内军训实行“零收费”,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能避免校外军训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