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老兵,和时间赛跑
今年9月18日是“9·18事变”83周年纪念日,半个月前,全国人民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抗战胜利纪念仪式。在缅怀历史之余,我们更不该忘记那些抗战老兵。
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
“如果侵略者敢再来侵犯,我还会挺身而出,把他们杀出去。”93岁的抗战老兵卢少忱代表6名老兵在“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 公益行动上发言。9月2日,专注于服务抗战老兵的公益机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携手奇虎360公司、博时基金启动该行动,计划用一年时间,找到1万名抗战老兵,并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和筹建至少50个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展开抗战老兵的寻找和关怀工作。
卢少忱,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作为“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壮士”一员,他的青春伴随着抗战的硝烟。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被日本人逼着学日文的卢少忱忍无可忍,1940年初,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离开北平去昆明求学。
卢少忱乘船到上海,再辗转香港、越南,历时3个多月抵达昆明,不久后考入西南联大。此时,日军逼近云南,卢少忱又随学校迁入四川叙永分校,大二后局势稍缓才返回昆明。抗战期间,西南联大聚集了大批爱国青年。在这里,卢少忱碰见了杨振宁、邓稼先等一批原来崇德中学的同学。
滇西反攻战时,即将毕业的卢少忱和几位同学投笔从戎,加入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行列中来。在密支那战役中,卢少忱远征缅甸,被分配到卫生队帮忙。但由于和日本军队正面相遇,战事吃紧,前方攻击部队急需翻译,而卢少忱的英文很好,于是他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第30师90团2营(坦克营)任翻译官,和美军联络官一起在营部工作。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两个月后,卢少忱等“学生兵”终于返回了国内,从西南联大拿到毕业证和一纸遣散证明书。卢少忱清楚记得证明书上这样写道:抗战任务胜利完成,予以遣散。
坐在卢少忱旁边的尤广才1919年出生在山东台儿庄,祖上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此后家道中落。12岁那年,他随老师上街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抗日之路。
1938年春末,台儿庄战役打响。19岁的尤广才跪别60多岁的母亲,带着6块银元西逃。“那时候怕被发现,白天不敢走,都是夜里赶路。开始是避难,半途听说台儿庄大捷,就想去参军杀敌。”尤广才开始寻找部队,他夹在逃难的人群中继续南逃,到安徽凤阳一带时,才碰到一个专门招收流亡青年参加部队的组织。
尤广才回忆,当时部队招有初中水平的人,尤广才曾在图书馆谋得过一份见习生的差事,看了很多书,他成功考取了学员资格。他和一批人一起被送往武汉,编入“战时工作干部训练一团”,周恩来、叶剑英曾给这支“战干团”讲过课。
1941年,尤广才从黄埔军校毕业。一年后升任原国民革命军新六军50师特务连连长,在滇越边境驻防。1944年4月,尤广才所在的50师被空运入缅甸对日作战,作为第二次远征军亲历了西保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60岁的尤广才当上英语教师,工作之余将自己的抗战经历整理成书,他希望人们能铭记这段民族的苦难史。
找到更多的老兵
今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卢沟桥抗战纪念馆与两位曾经远征缅甸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尤广才、卢少忱会面。
更多的抗战老兵需要尽快找到。龙越基金会秘书长黄晓丹介绍,在大陆,目前幸存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2万名,平均年龄90岁以上,去世的比例在逐年增大。因为历史原因,大多隐匿乡间,不为人知,贫困及孤寡比例较高。寻找老兵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行动。
今年6月,民政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有关意见,引起广泛关注。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曾经是一名记者,5年前,结识一位流落异乡半个多世纪的老兵,当他帮这位老兵找到家乡的亲人,去接他回家时,才发现这名老兵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这件事至今让孙春龙难以释怀,最终让他投身公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参加抗战的国民党将士已无法拿出证据证实自己的抗战老兵身份,因此无法享受相关救助政策,“所以希望借助民间力量尽快找到这些尚存的老兵。”孙春龙说,“对于已经核实的抗战老兵,将尽快为每位老兵奉上致敬大礼包。此次寻找并资助老兵的总经费预计超过1000万元,基本全部来自于爱心企业的捐助和募集。”
此外,志愿者还定期上门,陪老兵聊天、过生日、协助处理家务以及老兵聚会等。“志愿者所做的努力,不仅仅给老兵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去抚平战争和历史给他们带来的创伤。”负责湖南老兵关怀计划项目的志愿者李曙介绍道,“有一位老兵的儿子很内疚地跟我们说,他原来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是国民党反动派,直到志愿者去看望他的父亲,他才知道,他的父亲还是这个国家的英雄。”
9月2日,陈毅、吕正操、粟裕、左权、张自忠、张灵甫等人的后代应邀参加了“寻找抗战老兵”活动启动仪式。孙春龙表示,如果您身边有抗战老兵的线索,请致电龙越基金会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