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A干部退学潮是一种价值回归
9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网的EMBA学员名单中还有3名现任省部级官员的名字,9月9日,这3人的名字已被删去。一个多月前,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而这禁令引发领导干部的EMBA退学风潮。
中组部此次禁令导致的EMBA退学潮,让人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的“官董”辞职潮。乐观者对中央能令行禁止、立竿见影欢欣鼓舞;意犹未尽者认为相关干部和官员不能一退了之,而应予财产清算和公示;思维谨慎者则认为应将相关禁令标准化、法定化,防止“退潮”之后的“返潮”现象。然而无论何种视角,我们都需看到此次干部退学潮是一种价值回归。
从经济学角度,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理性人作为投资主体在价值低估时候往往进行持有,在价值被高估时选择放弃。而这种价值除本身社会劳动必要时间所决定外,还有着其附属价值和预期价值。
由此就不难解释EMBA的捧热和遇冷,其本身较低的入门门槛,在研讨、研修等名义下,在“汇政商优质资源”的广告中,实际成为了少数官商勾兑的名利场和狂欢地。圈子文化和政商权贵主义的盛行,在外部规范和监督弱化的情形下,就读EMBA的附带价值和预期价值远超了其本身的学习意义,蜂拥之下价格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一路看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外部规范和监督强化的情况下,其所隐藏的附带价值、圈子文化已被否定甚至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人员退出也就只是时间问题,由此甚至导致连锁反应。正如网络所调侃的:官员退学了,商人也就退了,然后女学员也就少了,其实背后都是价值投资或曰投机。
然而,我们并不能仅用市场化的眼光去看待此次干部退学潮问题,更为重要和核心的,还在于对这种圈子文化、权贵思维的否定,而这种否定更多是超越于市场价值之外的社会判断,具有道德色彩和伦理色彩,表现为尺度和准则,是一种汇聚的社会价值观。而官员的公众关注、公益性和应具备的清廉性决定了社会对其行为的判断标准。
官员如果仅仅是学习或者提高自身的素养,只要不违背社会公义,自然不在社会价值的否认范围内。但其天价就读显然引发资金来源的质疑,EMBA的非公益性又会强化其学习的无用判断,其背后的财政报销显然触及公众利益,而商人代为缴费等行为更不免侵犯职责清廉性。更何况权贵通吃的政商勾结之后,只会产生更多的内幕交易,这一切显然有违社会公义。
因此,禁令发布是代表一种价值判断,官员选择退学不仅是对禁令的严格遵守,更多还是在对主流价值判断的理解之下,结合本身的工作特性所作出的价值选择,这是一种价值回归。但要保持这种价值观常态化,显然不能仅靠主观判断,更离不开外部的标准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