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花:做个简单的“明星代表”


    除了在不同的职业角色中自由转换,黄细花还在远离会场的微博、微信上玩得风生水起。但这位“明星代表”在网络和现实中的活跃,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晚上10点,刚过完中秋假期回到家里的黄细花打开手机微信,一条一条地给媒体记者回复语音。她的声音比白天沙哑,却字字清晰。回答完全部问题之后,她才开始准备休息。

    20147月底,因为开通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明星代表”黄细花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黄细花,已经成为全国两会上的老面孔,参政议政十几年,她已从环保局的总工程师成长为惠州市旅游局局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近两年,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她还在远离“会场”的微博、微信上玩得风生水起,但这位“明星代表”在网络和现实中的活跃,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业余到专业

    针对部分敏感问题的建议,相关部门会在文件最后标注“不公开”,然而今年所有的答复函都统一标有“仅对代表公开”,黄细花有些不满。

 

    200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黄细花,因为之前没有省、市人大代表工作的经验,到了北京之后才知道要准备建议,于是她临时抱佛脚准备了三条。

    “那时候真的好多都不懂。”黄细花承认,刚开始的时候,她写的建议都很宏观,以至于人大不知道转给哪个部门办理。

    开完第一次全国两会,黄细花就开始感觉到压力很大。在她丈夫眼里,“以前她关注时事少一点,当了代表后,看报纸比我还多。”

    2003年—2005年,黄细花提出的多是环境方面的建议,例如建议建立社会综合决策型环境政策、建立节水节能型社会等宏大的主题。

    如今10多年过去,黄细花已经从关注环保,转向了关注民生。当了多年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对上面的政策更了解,对下面的民情也很熟悉”,她提起建议就更具体、更深入。

    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每年会提出约500件议案,议案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明星”代表们包办,黄细花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建议大户”,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黄细花提交了26个建议,2013年也有23个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黄细花会留意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并思考是否适合在两会上提出。另外,有些建议她会想好之后让她的同事、朋友甚至网友帮忙搜集资料,做一些调研。“有时候会让他们写一个初稿,然后我再来修改。”

    黄细花说,她有时会很固执,有的问题,同事和朋友都说不要提了,可她还是会坚持提。比如,她连续6年坚持提控烟建议。虽然控烟的推进很缓慢,但令她欣慰的是,201312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有关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控烟的建议)很难,但是我觉得有一点点进步就不错了。”

    在黄细花看来,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建议,提的代表越多越容易解决。但有些建议很难落实,“比如计划生育的问题,好多代表都认为是不对的,应该改,但是改起来真的好难。”

    对于全国两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相关部门都会予以答复。当问及黄细花对建议的答复是否满意的时候,她说:“说实话,不是很满意。”因为在她看来,好多答复都是程序上的,没有具体落实。

    现在黄细花在提建议的时候都会找一个“点”去提,然后根据相关部门的答复材料,研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建议。“相关部门的答复会让我了解到这方面的工作情况,会让我在下一次提建议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然而,2014年的代表建议答复函,黄细花留意到书面材料右上角都写有“仅对代表公开”的标识,她不明白,“代表提建议可以向社会公开,那么各部门针对建议的答复为什么不能向社会公开呢?”

    “如果公开透明,可以让其他代表清楚,哪些建议已经提过了,也可以让社会知道。”黄细花说。

    之前几年,针对部分敏感问题的建议,相关部门会在文件最后标注“不公开”,然而今年所有的答复函都统一标有“仅对代表公开”,她有些不满,“我觉得媒体也是好心的,代表提的建议,或者政府部门的答复好多都是民生类问题,也不涉及国家机密,为什么不能公开呢?媒体报道也是一种监督啊。”

    “广东比较开明开放,我可以讲真话。”她认为,自己能够继续连任,也得益于能够讲真话,“这个真得感恩广东,特别是惠州市百姓对我的包容。”黄细花说,有时候自己提的建议会被网友说成是“雷人”建议,比如她曾提出“在卷烟包装盒印制警示图标骷髅头”的建议就被网友归为“雷人”建议。因为她所在的大学本科班级40多名同学中有一半去了全国各地烟草公司,也有同学说,提出这样的建议,会把他们的饭碗给砸了。

    但是广东的百姓,包括黄细花的领导、同事都表示支持她的观点,这让她很感激。

 

玩转新媒体

    在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中,黄细花绝对算得上“新潮”且接地气的一位。

 

    甲午中秋,黄细花一家远赴杭州西湖赏月,这是她早在新浪微博上就发布的消息。

    拥有近38万粉丝的“花姐”在新浪微博上很活跃,近期的微博内容,几乎全是惠州市的旅游信息发布,以及她参加当地举办的旅游项目的照片。

    早前,黄细花一直在微博上“活动”。2011年开始,她先后在新浪、腾讯、网易和人民网上开通微博,粉丝量加起来约54.6万,有时见到朋友,她也不忘说一句:“要关注我微博哦。”她利用微博平台发布信息,收集民意。

    然而2014年,她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开始玩微信了。于是她赶紧找人学习,并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试运营期间,她在朋友圈发出消息:“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非常乐意收集您对代表的好建议,请您把最想对代表说的心里话告诉我。”

    黄细花的微信公众账号不仅收集群众建议,还发布惠州的旅游信息、景区点滴和人文文化,同时针对热点问题,她直接发语音回复。

    现在公众账号后台的粉丝量不到两千人,但她表示“不着急,会慢慢做、慢慢摸索”。

    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都是黄细花自己在做,“忙起来的时候确实很吃力,因为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安静下来做这个东西。”她说有时候也会偷懒,只发几张图片。但她发现,因为自己的带动,旅游局内部的同事们也都开始玩微信并关注旅游局的公众账号。

    黄细花认为,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和其他地区的旅游局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互动、转发、分享,会把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比如,近日惠州旅游局举办的“香港万人游惠州”活动,通过转发分享,竟然来了很多人。

    黄细花在网上的活跃也会给她带来舆论的压力,每年两会的时候媒体都会关注她提的建议。“有些议题会被炒作,所以压力也还是很大的,但我也会把压力变成动力,会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压力会督促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履职。”

 

角色间的互补

    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感受到了中国政治氛围的开放和进步。

 

    黄细花认为,不同职业身份之间可以让她互相补充。比如,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她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会比较全面一些,会换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环保到科协再到旅游,不同行业的转换使她做起工作来更加容易理解,提建议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提出一些有深度、并且跟自己工作相关的建议。

    2003年—2005年,黄细花提出的多是环境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在黄细花看来,都得益于她的专业背景以及日常工作。

    一年中,黄细花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的活动包括法律规定的审议、询问、持证视察、约见、列席会议、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调研等大概每年能占据我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黄细花每年除了要参加全国两会,还要列席参加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大会,另外,在日常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审议工作中,涉及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立法项目,黄细花也要列席参加,并在期间发表建议。他们的发言会被记录在案,形成会议简报。

    在列席会议上,黄细花会留意省人大代表关心的话题,“省代表关心、讨论的议题,对于我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也是会有帮助的。”

    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感受到了中国政治氛围的开放和进步。“之前的时候,有些敏感的问题,比如说人口问题,因为时间还不成熟,两会上不让提。但现在放开了,什么都可以提。”

    作为一名女性,又在社会上身兼数职,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确实给黄细花带来了压力。

    很多时间都扑在不同工作的履职上,黄细花的家人也会抱怨,但大部分时间家人对她的工作都会很支持。“每当看到我的建议能够实现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一种自豪感,所以一般都会很支持。抱怨有时候也会有,但很少。”

    黄细花作为女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时候“有些人会认为像我们这种女同志比较简单,政治上不够成熟”,但她会发挥女性的优势,比如更多地关注养老、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接受采访的时候,黄细花一直是乐呵呵的,她说“最重要的是,作为女性不太喜欢玩弄权术。像我就会认为,简单就是美,不要把一些东西弄得太复杂,这样会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