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如何管控“社交媒体”?
强化监管 规范引导
美国在奥巴马就职典礼前后,专门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引导舆论;英国发生骚乱后,警察利用社交媒体抓捕骚乱分子。由此可见,恰当的社交媒体监管是在对自由、民主、公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保证民众言论自由,强化管理,规范引导,积极发挥其正面作用。
“我辞职。我为政府的行为感到羞耻。原谅我。”8月1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推特”中突然出现这样的内容。该消息迅速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随后俄罗斯政府发表声明称,总理“推特”被黑客入侵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让民众的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渠道,其监督作用不断加强,但也引发了大量社会安全问题,比如:黑客入侵、情报泄露、暴力传播等。
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尔·沃里克教授说:“互联网最开始的设计就具有分散性,在天性上拒绝绝对控制。”如何构建一个自由、安全的社交媒体圈,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探讨的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监管
2011年初,西亚北非社会动荡不安:1月14日,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示威浪潮中出逃;2月11日,执政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
当时,“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情绪性、煽动性言论,甚至谣言,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表示坚决支持“网络自由”。
然而,时隔不到半年,当27岁的内森·辛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谣言称,“让我们在黑斯廷斯(英文:Hastings,又译为“海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东南沿海的一个非都市区、自治镇)开始一场骚乱。谁参加?”“今天就去打劫。谁打算去购物?”两条信息引发英国多个城市持续数天的骚乱时,拿“网络自由”说事的英国政客立即改口了。
2011年8月,卡梅伦说,“政府正在研究禁止潜在的捣乱者使用社交媒体”,并敦促“脸谱”和“推特”删除与骚乱相关的信息、照片和视频,并表示政府“正与警方、情报机构和行业合作,研究当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策划暴力活动、骚乱和犯罪活动时,阻止这些人通过这些网站和服务进行联络是否是正当的。”
同时,内森·辛登在位于英国南海岸的黑斯廷斯出庭受审,被控煽动刑事损害和入室行窃。英国南部的汉普郡警方也逮捕了一名27岁男子和一名25岁女子,两人都涉嫌利用推特煽动暴乱,还有一名27岁嫌犯用黑莓通信煽动暴乱。此后,英国各地,许多人被控在骚乱期间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通信服务煽动暴乱而被逮捕。
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国也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2009年奥巴马就职典礼前后,美国国土安全部专门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负责在“脸谱”“推特”等多个社交网站、一些政治博客以及其他网站中搜寻“感兴趣的内容”,以保护新总统安全。
不仅是安全部门,美国联邦政府移民事务等部门也将社交网站上的信息作为批准移民和入籍申请的参考。美国一些地区近年来爆发多起聚众打砸抢活动,参与闹事的年轻人也都通过“脸谱”“推特”和手机等进行串联,这促使地方当局尝试推出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2011年7月,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议会专门通过法案,将借助社交媒体集会从事暴力活动列为非法。虽然此后该法案曾被市长否决,但它代表了美国地方政府尝试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探索。
同样在2011年,美国旧金山市地铁系统因担心暴乱信息传播还短暂切断了手机信号。与此同时,美国纽约市警察局专门成立部门,负责追查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犯罪计划或炫耀犯罪事实的人。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认为,西方国家在出现社会骚乱以后,对互联网加强监控,甚至切断手机信号、删除与骚乱相关信息的行为,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西方民主国家由于倡导言论自由,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这些“监管”大多是暂时性的,也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事后会有部门专门对此负责,甚至会接受司法当局的审查,用法律裁决其监管行为是否得当。
规范引导与行业自律并重
“骚乱出现后,过度地抨击并管制‘社交媒体’的做法是愚蠢的,并不可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政府和民众更应重视和总结骚乱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社交媒体顶多是骚乱“推手”,不应成为“替罪羊”。
恰当的社交媒体监管是在对自由、民主、公正的共识基础上进行的,即保证民众言论自由,不能滥用政府权力。禁止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自由使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靠互联网行业自律和相关法规完善健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除了“跟踪潜水”非法分子,还可以发动群众谴责恶势力和监督犯罪行为。
“在西方国家,社交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更多的是靠行业自律。”陈力丹指出,许多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多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起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受理公众投诉等方式,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英国,“网络监看基金会”最具世界声誉。1996年,该组织与互联网服务商协会共同发表了一份名为《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又称《3R安全规则》),以此作为行业自律的基础。亚洲国家中,日本强调行业自律与法治相结合,制定了《网络事业者伦理准则》等行业规范。
实际上,2011年,英国那场骚乱的后期,警方反而通过对民众上传的视频和图片进行辨认,抓捕了大量骚乱分子。
另据2014年8月19日英国《卫报》网站报道,英国首席警官协会近日发布消息显示,英国近5年发生了800余例警务人员违反“社交媒体规范”的案例。涉事警员多在“脸谱”“推特”上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发表威胁恐吓性言论,或者向犯罪受害者提出某些看似友好实则不合理的要求等。
英国警察部门常会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涉事警务人员也多会受到书面警告、辞职、被解职或退休等惩罚。比如:英国威尔士格威特郡警察局一名警员在巡逻时间主动邀请一位女士成为其“脸谱”好友,随后还在其“脸谱”上发布了与此相关的消息,该名警员因此受到了书面警告。
另外,美国联邦政府也一直在积极通过社交网络搜集各种有用信息,移民事务等部门也将社交网站上的信息作为批准移民和入籍申请的参考。
陈力丹认为,西方国家并没有对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大面积管理,特殊“监管”行为也不能轻易使用,监管的前提是不能牺牲人民自由交流信息的权利。社交媒体及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信息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渠道,从而让人民群众行使对政府监督权的力度在加大。
因此,有专家呼吁,政府要把握社交媒体的规律特点,加强新兴传播工具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新媒体品牌,做好社交媒体健康发展的引导工作,在立法规范的同时,加强行业本身自律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