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月龙:百姓“知心”司法调解员

20岁开始调解“离婚纠纷”,到推动惠民政策“水面发包制度”建立,卞月龙调解工作有方,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公道人”“知心人”。

 

 

825日,南京市高淳区砖墙司法所内,格外喧闹。

一群农户围着一个朴实、精干的男子,七嘴八舌,分别叙说着他们的不满与困惑。整个场面像开家庭会议一样,亲切而热闹。

这个活跃在农户中间的男子,被大家称为“知心人”,他叫卞月龙,现任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综治办主任、调委会主任、司法所所长。

 

未处过对象的离婚纠纷调解员

 

卞月龙,出身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原高淳县)砖墙镇桥湾村(原西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分别在该县砖墙公社西湾小学、西埂小学、陡门学校读完小学、初中。

1978年,卞月龙考上了高淳县砖墙中学高中部。1980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到砖墙公社西湾大队第七队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9847月,已改名为砖墙乡政府的原砖墙公社,举行乡干部考试招干,卞月龙参加考试通过后,在当年9月被聘为司法助理员。

卞月龙当上司法助理员,“刚上班没几天,纠纷来了”。一位村民因与妻子感情破裂,想离婚。该村民妻子也承认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但坚决不同意离婚。

双方找到政府要求调解,领导安排卞月龙具体负责。这让还没有谈对象、刚满20岁的卞月龙犯了难。他多次查资料,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那时候资料很有限,只有一本市里发的《调解工作基本知识》,只能一边看一边硬着头皮‘上阵’”。

经过多次调查,卞月龙了解到,原来女方之所以坚决不离婚,是顾忌到“离婚会毁坏名声”,担心难以再重新组建家庭。

于是,卞月龙根据该情况,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女方“强扭的瓜不甜”“要坚定对生活的信心”等。最终,夫妻双方和平分手。

如今,当年经卞月龙调解离婚的女子,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且生活幸福美满。825日,她向记者再次谈起当年卞月龙调解离婚的事,仍心存感激地说:“小卞(卞月龙)办事公道,是真正替百姓办事,我们当地认识他的人没有不赞扬他的,有小卞这样的人替我们办事,我们踏实。”

在工作之余,卞月龙格外注重自身综合文化素质提高。1985年至1988年,他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高淳教学班法律专业学习,并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1999年至2001年,他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学习,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19868月,卞月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卞月龙先后担任过司法助理员、砖墙法律服务所主任、司法所长、综治办主任等,先后主持、参与调解的重大矛盾纠纷百余起,案值达上亿元。

急群众所急的“公道人”

 

在熟练掌控调解工作后,卞月龙常“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急群众所急”,为当地和谐社会发展、保一方平安,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有一件事,卞月龙至今记忆犹新。一名18岁的少年在塔吊上施工时未系安全带,意外坠落身亡。死者因系家中独子,家属找到开发商讨要说法时,情绪特别激动。卞月龙接案后,急忙赶到现场,调解持续到第5天,双方互不让步,仍毫无进展。

第六天,卞月龙和同事刚走进死者家属暂住旅社,就被团团围住。当事人家属表示,不解决问题就不能出门。在一片嘈杂声中,卞月龙始终明确职责,保持冷静,反复劝说死者家属保持冷静,以避免产生不必要麻烦。

经过卞月龙多次劝导,死者家属终于情绪稳定下来。整个案情在卞月龙的不断梳理下,脉络也更加清晰,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社会矛盾开始复杂化。南京市高淳区砖墙司法所辖区内因土地流转和水面承包引发的纠纷比较常见。

针对该情况,卞月龙深入基层多次调查了解到,每到承包季节,极少数村民常威胁恐吓其他准备承包土地或水面的农户,甚至某些蟹塘的承包权总垄断在几个人手上。这使政府的惠民政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卞月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分昼夜,下乡进户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及学习,他推动砖墙镇出台了一项真正惠民的举措——水面发包制度。该制度的出台,切实有效杜绝了当地水面承包过程中的垄断行为。

上述制度也得到了当地村民极大的拥护,许多村民都说:“卞所(长)是个公道人,他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砖墙镇附近的村、镇政府,看到该举措为群众带来的实惠后,也争相前来“取经”。

825日,当天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卞月龙的电话又响了,原来高淳区砖墙镇蟹塘口几个农户发生了纠纷。卞月龙来不及向记者说完“抱歉”,又匆匆赶往事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