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推动环境法学术繁荣

张鸣起出席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并致辞

本报讯(记者 钟安安) 821日至22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陈端光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从事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2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题是“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

  张鸣起指出,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阶段,许多法律问题亟待学者们去研究。中国法学会希望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不断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全国性环境资源法学学术团体的作用,团结全国环境资源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活动,紧密联系实际,推进环境资源法学发展,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支持,作出积极贡献。梁伟发会长介绍了广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蔡守秋会长就将年会开成富有学术成果的会议提出了期待和要求。

本次会议讨论的议题包括“《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与环境法的发展”“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研究”“生态修复与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研究”四项。

  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就各项议题结合自身研究展开分组讨论,对《环境保护法》修订的内容、法律定位、未来环境法的发展动向、自然资源产权与物权概念辨析、采矿权和探矿权的法律定性、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制度、土壤污染防治与土壤环境保护制度、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规范化运作、区域流域资源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等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想交锋与理论探讨,为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提出大量的学术建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在大会闭幕式上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对中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推进意义,他指出:党和国家对包括环境资源法治建设在内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非常重视,环境法学研究和教育已经取得重要成绩和成果,中国环境资源法学工作者应当加强理论自信,为国家环境资源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会后,与会代表前往国家海珠湿地考察,代表们高度评价了海珠区万亩果园原生态湿地在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示范区,建设广州生态屏障方面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