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为个体劝募,越位?
“捐助,也能成为百万富翁……你把大家眼球都吸引到一个人身上,这不是滥用公权力,这是什么?”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在“正益论”沙龙上如是感慨。
前不久,14岁孤儿杨六斤被媒体广为报道,其个人账户随即在电视上公布。此后两周,他陆续收到社会捐款逾500万元。
如今,人们对此事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媒体是否可以利用公权力为个体公开募捐?谁具有善款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8月14日,来自北京的法学教授、社会学专家、公益人士在“正益论”沙龙上,以“杨六斤事件”为例,探讨个人捐赠的现实尴尬与制度困境。
媒体公开募捐有无资格
提到“杨六斤事件”,杨团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北京的杨晓霞事件。
彼时,成绩优异的山东农村女孩杨晓霞因伤口感染,导致双臂溃烂,来北京求医。当时,北京媒体进行了报道,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海内外为她捐了87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救助募捐款。治完病后,剩下45万元。随后有人质疑,剩下的钱归谁?甚至有疑难病症患者找到杨晓霞父母长跪不起,要求使用剩余捐款。最后,在舆论推动下,杨晓霞将余款转赠给宋庆龄基金会,设立“少年儿童疑难病症科研奖励基金”。
如今,杨六斤所获得的500万元捐款同样引发质疑。
“杨六斤个案也凸显了慈善立法的必要性。”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
在她看来,电视台利用各种方式播出个人账号,呼吁捐款,这已经不是媒体行为,而是一个面向公众劝募的行为。“就像我们发行股票一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公众发行,有《证券法》规范。我们要考虑到那些沉默的、跟杨六斤处于同样境地的利益人,法律要不要对这些公益行为进行规范?是完全放开,还是特定的组织来做?无疑在我所了解的立法资料里面,媒体是没有被赋予公开募捐资格的,这不光是在中国,各国都是这样。”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贾新奇对上述质疑持相反态度。他认为,媒体帮助个体具有一些社会宣传效果,慈善也有一个宣传教育的作用。“你可以说我做这样的节目主要动机是宣传教育,附带一点效果就是帮助这样一个个体,任何大众传播都涉及个人,传播的效果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在长期关注公益问题的记者杨晓红看来,板子不能更多打在媒体的身上。在公益领域,存在边界不清的地带,政府、民间都有过界的表现。一些社会组织本身发育不成熟,行动、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发展不起来,就会让人觉得“等你来做,不如我自己做效果好”。法律人站在一个前瞻的角度,看到媒体“越位”背后存在的风险,媒体站在现实的角度,希望推动善行。
“媒体可以把信息向社会广为散播,但媒体利用公权力又公布了特定的个人账户,把大家眼球都吸引到一个人身上,13亿分之一,这难道不是滥用公权力?”杨团说。
金锦萍进一步解释称,媒体帮助个体可以,但不是说通过本身的平台传播出去帮他,因为这是公共的功能。“媒体可以从公共政策倡导方面呼吁,同时编辑、记者觉得某个体可怜,私下里可以帮助他,但是你不能动用本属于公共利益的这些部门。”
贾新奇则认为,没有恰当的理由否定一个媒体因为权力帮助某一个人,帮助人总是好事,但是帮助到什么程度也很难去判断。所以涉及用什么手段去规范媒体的行为,使他们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真实信息,这是最重要的。
所获捐款受目的性限制
是否可以发起公益诉讼起诉这些媒体?
金锦萍对此称,现在还没有到违法的地步,因为无法可依。从某种意义上讲,劝募领域的法律规范在全国层面是没有的。但是有些省份已经有了,比如说湖南省有专门的慈善条例。
针对特定个体所获捐款的使用问题,有人认为,善款进入杨六斤个人账户,其他人没有权利说什么;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涉及善款的归置问题,因为当时捐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杨六斤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这些钱怎么处置?
金锦萍认为,应该用于与杨六斤类似的孩子或者其他需要救助的困难孩子身上,但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规范。
但是,劝募行为应当有一个劝募目的。“捐款要受到目的性限制,也就是说这笔钱只能用在杨六斤的生活和学习上。如果目的已经实现,或者由于事实失真,使得捐款者判断失误,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可以撤回捐款。”金锦萍说,“如果用公益捐赠的规范来剖析,也可以把钱转给相关公益组织,根据杨六斤的需要,每月按时给固定的钱。如果还有剩余的话,征求捐款人意愿,捐款人可以撤回捐款。很多捐款人募捐的时候可能没有保留捐款信息,联系不上,这时候可以采取近似原则,转给与杨六斤相似情况的孩子,这是比较理想的救助方案。”
“对一个人来讲,你不要把救助对象变成一个依靠捐款而生存的人,你应该让他人格完整,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你如果有500万了,衣食无忧,一年的银行利息也可以让受助人不用工作,但这其实不是慈善的目的。慈善的目的是拯救人心。”金锦萍说,“所以对于困难群体既要呵护他的自尊,也要呵护他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果你‘溺爱’似的帮他,恰恰把他变成依靠别人施舍而生存的人,这不是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