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司法正义日”记者交流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7月17日,2014年国际司法正义日“负责任的大国与国际司法正义”记者和新闻工作人员交流会暨“Justice Matters(正义,绝非无关紧要)”展览介绍酒会在荷兰驻华大使馆成功举行。80余位来自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学生、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主题交流开始前,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杜安德(André Driessen)和中国国际刑法青年学者联盟秘书长刘毅强分别代表承办方和组织方致欢迎词。交流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廖诗评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凌岩、中国国际刑法青年学者联盟秘书长刘毅强、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教授向隆万和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参赞马新民、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法学院教授唐纳德(Donald Ferencz)分别作了现场和视频两种形式的主题交流,他们精彩的发言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在交流会后的展览介绍酒会环节,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党委委员、《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刘桂明作为特邀嘉宾,代表到场的近30家媒体致欢迎词。
16年前的1998年7月17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了一次外交大会,会上通过了设立世界上第一座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在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成立以后,7月17日被命名为国际司法正义日。国际司法体系的演变,折射出国际社会中个人和国家主权之间关系的困境、政治博弈与人类法治追求之间的平衡等。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和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正以越来越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然而中国对国际法律话语权的掌握程度,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严重不符。
本次交流会旨在通过组织国际司法界人士与记者和新闻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来推进中国媒体和社会对于国际司法题材的深入报道和持续关注。7个时区以外,在有着“世界法律之都”和“国际正义之都”美誉的荷兰第三大城市——海牙,许多类似的纪念活动也在当天举办。
据悉,2015年“负责任的大国与国际司法正义研讨会”将会是一个迈向更高规格的峰会,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国际司法正义日(7月17日)和联合国日(10月24日)之间,将进行面向公众的“Justice Matters(正义,绝非无关紧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