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

   吉林省话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原本应有很光鲜的生活,吴帆只因“一时的迷茫吸了几口”,人生从此改写。

  半年的时间里,吴帆创作的话剧《泪之旅》已经接近尾声,他的生活应该燃起新的希望。

  2014624日上午9时,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的“第四届戒毒文化节”的大幕徐徐拉开。

  在这场以“凝聚戒毒文化正能量,助力戒治工作新进展”为主题的戒毒文化盛宴上,既有八段锦、广场舞等运动康复项目的展示,也有强戒人员自编自演的节目。

  为了这场盛宴的到来,一大队的强戒人员吴帆(化名)已经准备了多日。

  “又是一个365天,又是残缺的一年……我们不能乞求别人的同情与可怜,我们要努力去赢得信任与尊严。”站在舞台上的吴帆表演的是诗朗诵《残缺的时间》——那是改编于他在强戒所里创作的诗歌。他真挚而饱含深情的朗诵,让在场的许多强戒人员为之动容。

  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王凤和表示,此次文化艺术节主要是想通过戒毒文化来振奋强戒人员精神,调节和激励强戒人员的思想行为,同时激发和调动他们自我改变的内在动力,进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转变,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迷茫失去方向

  “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即使是飞机在天空上盘旋飞过,也会在心里产生震动。”

  在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用干警们的话来说:“每一个强戒人员都是有故事的人。”

  现年58岁的吴帆是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戒人员,至今来强戒所已经半年多。半年的时间里,他无数次思考和审视自己的过往。对他来说,那段记忆,铸就了他一生的错。

  事实上,吴帆的经历充满了偶然性,也令人深思。

  22岁时,吴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省话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那时的他在专业上刻苦努力,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1987年,他还获得了国家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至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吴帆开始步入艺术创作黄金期。但就在此时,话剧演出却陷入了低谷。

  “拍一个戏,大幕一拉开,舞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还要多。”吴帆回忆。

  “大约在4年的时间里,话剧演出市场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甚至到了演出没人看的地步。”无戏可排,无戏可演,工资越来越少,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令吴帆心灰意冷。

  “剧院长期放假,残酷的现实让我不知所措,生命如同静止了!”即使是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1996年,吴帆还是下定决心出去闯荡。

  来北京的日子里,他下海经商开过广告公司,但最终亏损;他参加过《澳门的故事》《天地良心》的拍摄,却始终没有火起来。四处碰壁的吴帆只能和圈子里的朋友们一起,做些帮助影视剧配音的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优势的减少,吴帆说他的锐气也消失殆尽。

  2002年,是吴帆感到切肤之痛的一年,就是在那一年,他背上了“毒科”的身份,且一背10年。

  原来12月的一天,吴帆和配音圈里的几个朋友聚餐,朋友中有两人是吸毒者,他们想在吃饭前去取毒品,两个地点只隔一条马路。

  “我当时不知道这两人吸毒,就在他们去取毒品时,警察出现了。”同时,警方也对同行者及其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搜查。一个敞开口的毛衣纸袋中,警方发现一小包0.03克的毒品,而这件毛衣恰是吴帆当天所买。

  吴帆被送到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安康强戒所强制戒毒3个月。

  自此之后,只要使用身份信息住宿、登记,就会报警,没多久就会有警方赶到,对他验尿。

  吴帆称在背上“毒科”的10年里,他并没有吸过毒,但会经常遇到这种尴尬。

  “我心里特别难受,委屈,觉得冤枉,但又无法跟别人去说。说一次,丢一次人,谁能相信。”吴帆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就在4年前,离过一次婚的吴帆感到自己年龄大了,需要有个伴,他在江苏南通安了家。

  夫妻感情很好。后来,在吴帆因吸毒失去自由的半年时间里,妻子来看望过一次,他就不愿意她再来了,也自此和圈里的朋友失去了联系。

 

放松付出代价

  “我只吸了5口,却后悔了一辈子。”吴帆说这话时,常常要面对众人怀疑的目光。

  20121211日,吴帆来北京洽谈业务。这次在饭桌上,朋友拿出了一包海洛因。

  因为知道吴帆背“毒科”的事儿,朋友就劝说吴帆:“你尝两口。”

  当天的心态,吴帆后来回忆说:“有点鬼使神差,忽然来了一种邪念。”吴帆吸了5口,不过吸第4口的时候,他就吐了,饭也没吃好。

  吴帆始终坚持自己只吸了5口,但他不知道强戒人员说的话会有多少人相信。

  回到小宾馆的吴帆感到特别难受,但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次行为带来的后果,只是有点难以理解:毒品让人这么难受,为什么有人会离不开。又过了两天,吴帆准备返回南通,他去北京火车站买票。

  这一次,吴帆的身份信息再次报警,警方验尿,呈阳性。吴帆的事业生活全部戛然而止。

  他深陷囹圄,失去了自由。

  “年轻人犯这样的错误在这里可以得到别人原谅,甚至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同情。像我这个年龄,已经快要60岁的人,居然能犯这样的错误,别人会怎么看我。”来到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之前,吴帆顾虑重重,他考虑更多的是:“到了那里,所谓的人的尊严还能不能有?”

  考虑到吴帆年纪大,身体不怎么好,队里的卢队长主动帮助他调整了一个下铺,因为帮助他调整床铺,卢队长做了很多人的思想工作,说服了很多人。

  这样的小事让吴帆很感动。他表示,“所里的领导顾及了我的顾虑,也充分考虑了我的方方面面,我逐渐消除了顾虑。”

  在强戒所,吴帆开始思考和审视自己过去的得与失,功与过,对与错,他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真实的交待。

  由于吸食毒品较少,毒品看起来并没有给吴帆带来严重的伤害。但当他看到其他戒友被强制戒毒多次,甚至一些年纪比他还长的强戒人员每天脸上都看不到忧愁,更不去忏悔,他感慨良多。

  “吸毒害人害己,家人抬不起头,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把一个人害得没有尊严,没有廉耻,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吴帆说。

时刻修正行为

  “因为虚荣,我完全丧失了抵抗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

  在强戒所,吴帆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剖析。

  他告诉记者:过去很长时间,为了生存,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比别人强,他绞尽脑汁地挣钱;为了建立关系网,他不但要主动地去迎合各种各样的事物,有时明明知道那是一种堕落也要违心地去做。他认为自己思想意识的劣根性也是在那个时期渐渐萌生。

  “如果自己的意识能够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今天。很早的时候就想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总结下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但有时候是太忙了,有时候是被一些浮华的东西所掩盖。”说起这些的时候,吴帆的声音有些哽咽。

  在强戒所,吴帆很少对戒友提及自己的经历,“到了这里,不想把自己描绘得光鲜亮丽,不想谈偶然因素和客观因素,解释无意义,很苍白。”

  除了接受改造,更多的时间吴帆都用于创作。半年的时间里,一部话剧《泪之旅》的创作已经接近尾声。

  该剧主要讲的是,强戒所的干警们如何帮助强戒人员身体康复,关心强戒人员生活、思想的故事。吴帆希望有一天,这部话剧能够在强戒所演出,并由强戒人员本色出演。

  关于未来,吴帆说走出强戒所后,他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创作的话剧能够早日面世,同时,也要投身公益,为社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但这些,至少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

  对于吴帆在强戒所的表现,队长李强还是满意的。

  “吴帆第一眼看上去,就和其他的强戒人员不一样,而更明显的特点是他自尊心极强。这样的人在强戒所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李强介绍说,强戒所的强戒人员大多数都缺失很多东西,包括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这就需要干警把这些矫正过来,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矫正他们的行为,树立他们自律的观念,让强戒人员能够自尊自爱,以便将来更好地走入社会。

  作为首都司法行政系统第一家强制隔离戒毒所,此前,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已连续三届成功举办戒毒文化节。该所负责人认为这既是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社会各界对全所精神面貌和戒毒成果的一次检阅。

  据了解,强制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而根据跟踪和回访的情况看,过半数的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生活状态较为稳定,家庭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