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争法学研究会余姚“论剑”
知名专家学者研讨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内首家竞争法学研究会6月19日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年会,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对“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2013年6月,浙江省法学会在国内率先成立竞争法学研究会,旨在以更专业的角度为企业把脉——对规范其商业竞争提供法律支持。担任会长的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王健表示,浙江是市场经济大省,而竞争是经济的核心动力,要想发挥竞争优势,理论支持必不可少,成立研究会正是顺应浙江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研究会吸纳了工商、物价等政府执法人员和法院等司法人员以及一些资深律师,组成了由48位理事成员的“智囊团”。
该研究会除了对企业的疑难杂症进行分析、答疑外,还就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章程讨论、起草、修改、咨询、论证等工作,以及竞争执法和竞争司法领域疑难问题的研讨论证工作,为浙江地方法治建设出谋划策。
在过去一年,该研究会组织出版了《反垄断法实施问题研究》等著作,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论文;参与了反垄断法实施的专题调研和专家论证工作,参与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竞争法学专家讲学和学术报告。还参与了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竞争政策研究合作平台。
6月19日,竞争法学研究会在成立一周年之际,主办了这次年会,浙江理工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及余姚市法院是承办单位。年会以“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主题。
年会的举办正值国家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3个月之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鼓励竞争,保障流通,限制垄断,转型升级,保护消费者权益都是热点问题。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王晓晔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徐士英分别作了《反垄断执法的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建立竞争法与消费者保护的直接通道——完善消费者保护的路径》的主题报告。
王晓晔的观点是,中国反垄断法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的反垄断法之一,反垄断法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机关是否有效、有权威、有地位,更决于顶层决策者对市场竞争的认识,取决于国家是否有崇尚竞争的文化和法律环境。为此,国家还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徐士英的观点是,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消费者损害以结构性损害为主,个体保护难以从根本上救济消费者损害。因此,要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转变保护路径,从消费者个体保护转向结构性保护。
在研讨会所设的“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新发展”和“竞争法实施的最新发展”三个专题里,知名教授方小敏、郑曙光、侯利阳等10名学者专家作了专题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李剑、上海政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副教授丁茂中作点评。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在研讨会上指出,浙江省是一个市场大省,民营经济、商品市场和网上市场都起源于浙江,发展在浙江。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需要竞争法研究的理论指导。
他强调,竞争法学研究会要深入实际,立足浙江,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比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如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都是亟须研究和破解的课题。因此,要借鉴比较,放眼世界,需要借鉴国外立法、执法、司法经验与做法,对中国竞争法的现实问题进行全球视角、立体维度的开放式研究。并且要汇聚人才,凝心聚力,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竞争法学研究队伍。
这次年会审议增加了2位常务理事和3位理事。会议编辑的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4篇,有6篇论文获优秀成果奖。
浙江省物价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高院,省内法学院校、科研单位、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研究会理事共50余人出席了年会。年会开幕式由竞争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健主持,余姚市法院院长应启明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