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嘱里的重托
2014年5月27日早晨,66岁的李大山老人慢慢地合上眼睛,离开了这个让他眷恋的世界。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遗嘱,这也是他留给老伴儿和孩子们最后的“遗产”。
遗嘱是两年前写的,内容很简单:“我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看病花了很多钱,家中以后有什么难事,就找检察院的王艺利,他是我一生中遇到的‘好人’。”
那是6年前的冬天,已经60岁的李大山,来到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检察院民行科反映情况。原来,李大山于1978年到昌乐县某局干临时工,没想到这临时工一干就20年,1998年全县清理临时工,李大山也在清理之列。当了20年“干部”的他回到农村,由于常年不在家,村中已无地可分。这些年李大山只靠打工维持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把我的情况跟王艺利说了,他给我进行了耐心解释,让我拿着干临时工的劳动合同、工资条等来检察院找他。”
根据李大山提供的证据,王艺利和民行科的干警,多次找到李大山工作的单位、同事,进行调查取证。但是由于时间拖得太长,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档案资料几经搬家也已经不全了,形成不了有力的证据。经多方打听,有一个和李大山一块干临时工的王世田,王艺利上门了解情况,但对方心存顾虑,不愿意配合。经过4次上门,王世田被王艺利的诚心所打动,说出实情,最终为李大山取得了一份有力的证据。
取证后,王艺利又多次找到工作单位,说明李大山的情况,讲解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先后6次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单位为李大山补交了20年的保险,从此李大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家人”,享受退休金和各项保险。
李大山多年的心结打开了。但没多久,2010年4月的一天,李大山感到腹部不适,到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得知这一情况的王艺利又帮助联系北京的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终没有能够挽留住老人的生命,但李大山一直不忘王艺利的恩情。
由于李大山老伴儿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已经63岁了,根据相关规定,应该享受遗属补助。王艺利又多方奔走,调取相关资料和证据,协调有关单位,为其老伴儿办理了遗属补助。李大山的老伴儿逢人便说:“王艺利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