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在京发布

鲍绍坤出席发布会

  本社讯 617,《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鲍绍坤出席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办公室主任刘剑主持发布会,法律年鉴社主编诸葛平平向与会媒体记者介绍了《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的情况。

  鲍绍坤在发布会上指出,组织撰写并发表《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以下称《年度报告》)是中国法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从2009年至今,已经连续组织撰写并发表了5部《年度报告》,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成为向国内外宣传中国法治建设最新成就和进展的重要阵地,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作为对一年法治建设的盘点,《年度报告》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说:一是有利于展示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成就;二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三是有利于促进全民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法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四是有利于树立我国法治文明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

  鲍绍坤强调,新一届中国法学会领导继续高度重视组织撰写和发表《年度报告》,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3年的《年度报告》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突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重点,结构有所调整,内容有所创新,经中央领导同意,中央政法委批复中国法学会正式发表《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将更加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影响力,为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3)》全文共约3.5万字,包括前言、关于立法工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关于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制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结束语和附录等部分。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3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于向国内外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进展,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