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官员自杀之心理危机干预
有效的危机干预,不仅要帮助官员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关注危机过后官员工作和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应建立心理危机的事后跟踪制度。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频发,究其自杀原因,大多以抑郁、压力大等说法概括。
北京市卫生局官员曾透露,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官员自杀数量虽然不多,但近年来,每发生一起官员自杀事件,都会引起一阵舆论骚动。
《人民论坛》杂志也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心理压抑。
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官员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6月9日,心理学专家侯会玲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说,官员存在心理危机,不但直接影响到工作,还影响到其与家庭、朋友的关系,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官员自杀的原因不尽相同,且自杀行为带有突发性,通过一些措施预防自杀是有可能的。
2012年4月,心理学研究人员李志芳及张小浩发表了《官员自杀及预防与干预探析》的文章,李志芳及张小浩在文章中提到,要以培养官员健全人格为目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官员自杀行为倾向的前期预防。
对自杀进行预防的措施主要分为三部分,一要通过党校培训、网络宣传、现场讲座等活动,让官员充分了解危机干预知识,使广大官员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危机干预。与此同时,需引导官员权衡荣誉、金钱、权力之间关系,正确对待诱惑、困难等问题,促进心理和谐和心态的平衡。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咨询治疗服务,通过为官员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网站等措施,为具有抑郁、烦躁等问题的官员提供帮助。
二要注重官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逐步建立官员心理素质考察与测评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引导官员在各种压力和困难挫折面前调整不合理的认知训练;通过场景模拟锻炼官员坚强意志品质的训练;处理好与家人、同事和朋友关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以及增强官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三要使官员认识、熟悉和运用能够对他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其次,要使其学会从自身因素着手,通过改善旧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来改变认知、调整情绪、调适心态等。在面对危机时,官员要能够理性地接受并面对现实,学会在沉重的压力面前,在激烈的冲突之中,调整和放松情绪。
无论官员职位大小,都要努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为自己减压。正确对待得与失、成与败,减少心理失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自己制定减压方案。官员可以找能聆听自己心声的人诉说减压,必要时也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构建体系干预官员自杀
“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其自杀并非简单的私人事件,国家应该根据官员的特殊情况,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学专家侯会玲说。
建立官员心理档案,制定危机评估体系是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十分重要的环节。心理档案包括官员个人的基本信息、医疗状况、心理测量结果、综合评定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记录可以明确重点关注、预防和干预的对象,提高预防和干预的效果。
党政机关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危机干预特情应急小组,制定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建立官员应急性危机干预体系,并且在单位主要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随时对特情进行处理。党政机关要与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的官员家属保持联系,这样便于共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
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官员,需要其亲朋好友向所在单位反映官员实时状况。而所在单位需及时启动应急处理系统,加强与医院相关科室的联系,全面了解各种心理疾病。努力做到对有心理疾病的官员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专家指出,有效的危机干预不仅要帮助官员解决当前问题,更要关注危机过后官员工作和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应建立心理危机的事后跟踪制度。
党政机关应根据官员心理危机的状况进行档案记录,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对官员进行回访,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鉴定和评估,及时把鉴定结果反馈给官员所在单位,以确保危机干预后期的主动性。
官员心理危机不只是医学问题
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
2005年6月,中央组织部发文《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认为“总体上干部队伍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文章还要求,“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了解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心理素质的考察方法,“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进行必要的测试”。
2010年1月2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基层干部承受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要具体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困难,积极疏导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问题,但是,目前各地对官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官员培训往往侧重于政治说教,忽视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
官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表面看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但深层次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官员个人身上入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来自官员管理监督部门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从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