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张彩票引发的中奖骗局

  天上掉馅饼,砸中了山东临沂市民段友丽。 

  她没想到自己竟会“中奖”,而且还是用捡来的彩票。

  513日晚930分左右,段友丽带着4岁的儿子准备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

  “妈妈,那是什么?”儿子指着不远处路灯下随风起伏的白色“卡片”问妈妈。

  弯腰捡起,段友丽发现,这并非卡片,而是一张身份证的保护皮套,里面夹着一张长约20厘米的超市购物清单,清单层层包裹着4张大红色的彩票。

  刮开彩票,中奖了!

 

馅饼还是陷阱

  这些名为“北京金泰实业有限公司回馈客户大型公益福利抽奖活动”的奖券,分为刮奖区和密码区。段友丽刮出3张“祝君好运”后,随后的一张奖区里竟赫然出现了4颗星,对应二等奖,奖品为一台价值39.8万的奥迪汽车。

  “人品爆发啊!”段友丽乐了。

  高兴之余,她心里泛起了嘀咕:“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的事儿,电视和报纸上可没少出现……”

  段友丽仔细研究手中的彩票——材料是加厚的铜版纸,做工很是考究,背面的兑奖说明中,领奖地址、兑奖方式、公证员的姓名工号以及相片等一应俱全,并印有“北京市国立公证处专用章”。

  说明中甚至还有一条贴心的提示称:“如有特殊原因,没有时间现场领取奖品的客户,也可委托公证处托运或拍卖。”

  条目清楚、款项明了,一切显得无懈可击。

  是馅饼还是陷阱?段友丽一时想不明白了。

  “还是要谨慎。”第二天一上班,同事建议她拨打奖券提供的兑奖专线了解情况,同时,让其他同事们在网上搜索“彩票”被骗案例。

  随后,段友丽拨通了兑奖专项电话。

  接听电话的人是位女士,听清“中奖者”的表述后,她“按照程序”要求中奖人提供中奖序列编号。

  “经查证,您确实中了二等奖,奖品是一部价值39.8万元的奥迪轿车。”工作人员态度不卑不亢,语气不温不火,要求中奖人10分钟之后拨打公证处电话确认领奖。该女子表示,自己所接听的电话,只负责核对客户的中奖信息,而办理领奖,则需要中奖人致电公证处。“因为活动已通过公证,必须走公证处的正规流程。”

  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段友丽又拨通了“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的监督电话。

  “公证员”同样是位女士。和上述电话口径一致,都对段友丽获奖无任何疑义,确认获奖信息真实有效。该“公证员”告知领奖人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持本人有效证件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市国立公证处领奖,过时属于自动放弃领奖资格。同时,该女士还善意告知段友丽,中奖人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另外还要交给公证处1%的公证费。

  “我抽不出时间怎么办?”当段友丽表示没有时间去北京领奖时,“公证员”建议中奖人委托公证处办理拍卖,不过要缴纳一定的拍卖费……

  “骗子!”负责网上搜索的同事此时吆喝。

  “公证员”随即挂断了电话。

 

李鬼和李逵

  显然,段友丽遭遇了一场骗局,幸运的是,她没跌入陷阱。

  那么,顶着“北京国立公证处”名号的福利奖券到底是何方神圣?

  “就是个‘李鬼’!”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很是愤怒。

  520日,通过网络搜索,记者查到了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的电话,并做了相应咨询。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号码与之前彩票上公布的公证监督号完全不同。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国立公证处,前身为北京市西城区公证处,成立于1982年,为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下属处。自2003年改制后,成为自主开展业务、执行国家公证职能的事业法人单位。

  “冒用我处名称行骗的案件,不在少数。”该工作人员说,早在2011年,就有媒体曝出骗子打着公证旗号,冒用三星、西门子、国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名义的中奖诈骗活动。

  彼时,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群众反映自己收到从安徽、河北等地发出的邮政平信,提醒其获得数十万大奖,而领奖地址却是北京西城区国立公证处。

  公证处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只得在官方网页上郑重挂出“严防中奖诈骗活动的声明”。

  自2013年底,“中奖电话”又多了起来,以至于北京国立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一接咨询电话便讲:“请您千万不要上当!”并一再提醒群众,我国法律不允许超过5000元的有奖销售,更不会有公证处和公证员代为处理奖品、缴纳税款。骗子所发的中奖通知单上所印公证员照片和所谓的公证处的印章,是从公证员协会官网下载,印章则纯系虚假。

  随后,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记者又登录了北京市司法局官方网站,在“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名单中,顺利查找到了彩票上登记的两名“公证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