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旅行家比马可·波罗更早来华
13世纪上半叶,波兰人本尼迪克特撰写《鞑靼史》,这本书详尽记录了元朝多段史实。历史学家认为,本尼迪克特是比马可·波罗更早到达中国的旅行家。
波兰人爱德华·卡伊丹斯基是研究波兰中国古代交往史的知名学者,波兰著名的汉学家,全身心研究波中古代友谊史。
他1925 年生于哈尔滨一位波兰铁路工程师家庭,早年曾在哈尔滨波兰侨民办的显克微支(现译显克维奇)中学就读,还在哈尔滨附近糖厂当过一年工人。后来,他进入哈尔滨北满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再转到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 年从哈工大毕业后返回波兰。之后,他来到北京,起初任波兰驻京商务参赞处副商务专员,以后担任大使馆一等秘书。1979 年到波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工作,先当领事,后任负责人。1982 年他才离开中国。退休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波中友好交往历史的研究,努力探寻波中友谊长河的源头。
卡伊丹斯基在2006 年发现了13世纪上半叶波兰人本尼迪克特撰写的《鞑靼史》,这本书详尽记录了元朝对金朝和南宋的战争、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西征欧洲、元朝定宗皇帝登基等史实,之前不为人知。卡伊丹斯基研究该书后认为,本尼迪克特比马可·波罗更早到达中国。
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波兰普及百科全书》有专门的“波兰人本尼迪克特”词条,该条说:本尼迪克特是波兰第一位旅行家,生活于13 世纪。他于1245—1247 年作为波兰弗罗茨瓦夫方济各会修士,参加方济各会大主教加宾尼的教皇使团出使中国。
人们熟悉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1292 年来华,这就是说, 本尼迪克特和同伴加宾尼来华的时间比马可·波罗早30 年。因此, 他们留下的记录可以说是欧洲人对中国的第一次“现场考察”的实录, 极其珍贵。本尼迪克特撰写的《鞑靼史》不仅记录了元朝早期史实, 还记述了一些有趣的传闻。
意大利人方济各于1209 年创立天主教方济各会,又称“小兄弟会”“小教友会”,方济各会遵循的信条是艰苦朴素、安于贫穷、自我牺牲、完全忘我地献身于基督教世界的事业。
1245 年,中国正值南宋淳祐五年,当时元太宗窝阔台已经去世,其妻脱列哥那后摄政第四年,蒙古大军进入欧洲,天主教教皇英诺森四世在法国里昂召集全欧主教会议,决定派遣以加宾尼为首的方济各会修士出使中国,会见蒙古大汗。波兰人本尼迪克特参加了使团。
使团经过现在新疆的北部到达元朝第一个首都哈剌和林。8月24 日,加宾尼和本尼迪克特参加了窝阔台之子贵由在那里举行的登基大典。贵由成为元朝第三位皇帝,即元定宗。不久,加宾尼和本尼迪克特即蒙召见,呈上教皇玺书,玺书大意为劝大汗信教、罢兵、优遇教徒。
元定宗写了致教皇复书。同年11月13日,加宾尼和本尼迪克特动身回欧。1247年他们返抵里昂,觐见教皇。元定宗的复书入藏梵蒂冈图书馆,于1921年被发现。加宾尼回里昂后,写了一部拉丁文《蒙古史》,本尼迪克特则完成了《鞑靼史》。
《鞑靼史》包含有许多新的有关蒙古人征战的情况,以及蒙古人生活方式、住宅、服饰情况及风俗习惯等。作为波兰人,本尼迪克特在《鞑靼史》中着重记载了波兰与蒙古交战情况,但其中一些记述与波兰史书的记述出入很大。卡伊丹斯基认为,蒙古军队与波兰军队交战时, 本尼迪克特应该正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因此,他对这一事件的报告是可信的。
《鞑靼史》还描述了成吉思汗其他一些征战和他的人生故事,由其征服蒙古不同部落开始,到其悲剧性结局——征战唐古特人的西夏国时成吉思汗战死。书中也提及了元朝在中国进行的同金朝及南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