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五年医疗服务如何定价
新医改进入第5个年头。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新政策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定价。
4月27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2014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围绕“医疗服务定价新机制”展开研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通过放开价格,促进非公立医院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形成就会倒逼公立医院主动改革,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坚持不增加患者负担。
利用价格杠杆,
促进医疗服务供给增加
2014年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郭剑英表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医疗卫生领域涉及公共资金,基本医疗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对医疗卫生领域相关费用标准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不是在所有环节价格都需要政府控制,能够竞争的环节,应该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首先,要利用价格杠杆,来促进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的增加。郭剑英认为,现在所谓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还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优质资源的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因此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促进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当然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不是说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价格就完全实现,但至少可以在价格管理方式扫除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障碍。
其次,让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卫生领域,满足现在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郭剑英称,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高层人士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一般的民众是不一样的。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靠政府和公立医疗机构是不现实的,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更多的是均等化的机会,是满足基本需求,超出基本需求的部分应该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机构来提供,所以价格必须要放开。
最后,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是解决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郭剑英看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促进民营医院快速发展,增加供给,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形成。而市场竞争就会促进公立医院主动改革,现在是被动改革。
下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