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法官”孙宝光:扎根审判沃土 贡献法治创新
清晨六点三十分,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孙宝光已端坐于办公桌前——这套比正常到岗时间提前2小时的作息,他已风雨无阻地默默坚守了十余年。
在这段专属于孙宝光的静谧时光里,他以法官的敏锐与学者的严谨,系统梳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症结”,展开深度辩证思考。他从基层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出发,探寻破解同类案件裁判难题的“对症良方”,通过缜密论证将其转化为可推广的裁判规则。一篇篇兼具实践深度和理论高度的学术文章,便在晨光熹微中,悄然铺展在他的案头。
自2014年通过刑事法官岗位招录考入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人民法院,孙宝光先后担任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直至履新立案庭副庭长职务。在司法实务领域深耕的同时,他积极拓展法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广度,身兼齐齐哈尔市法学会常务理事、民革黑龙江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重身份,并被聘任为齐齐哈尔市法学会法学咨询专家,形成了审判实践与学术研究互促共进的职业格局。
把司法案件审理提升到理论高度
在每一起司法案件的审理中,孙宝光总能从中找出一些理论的“火花”和写作灵感。
2018年至今,孙宝光基于其审理的案件和审判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累计产出学术论文268篇,其中,72篇荣获国家级奖项及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96篇获省市级奖项或在省市级期刊发表。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含金量还很高:连续斩获第三十五届、第三十六届全国法院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在东北法治论坛征文活动中,先后获得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三等奖,第十八届一等奖及第十九届二等奖;在龙江法治论坛中,首届即获三等奖,第二届更是获得一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及两篇优秀奖,第三届再夺一等奖桂冠。
2022年,孙宝光审理了齐齐哈尔市涉案人数最多的民事纠纷案件,该案原告多达527人,涉及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群体涉诉信访的潜在危机。面对复杂局势,孙宝光首先组织召开原告集体会议,在会议上向原告释明诉讼案件的审理流程,并通过民主推选产生5名诉讼代表人。会后,指导各原告出具原告代表推选书、诉讼请求明确书。
针对当事人取证困难,孙宝光依据原告代表的申请,多次与各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及时取得相应材料。历经3周庭前准备,翻阅证据材料600余本,指导书记员形成32页的庭前准备笔录,并逐一核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庭审当日,孙宝光统筹协调办公室、法警队等部门设计庭审方案、维护审判秩序,连续开庭8个小时完成审理,最终,孙宝光在29天法定审限期内作出98页判决书,实现当事人零上诉、零信访的完美闭环。
该案办结后,孙宝光深入总结群体性诉讼化解经验,可通过示范性判决的方式发挥教育、指引、预测功能,以节约审判资源、降低诉讼成本,撰写形成的《关联案件视域下实质解纷评价指标的适用需求与规则构建》获全国法院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四类案件”示范性判决的实践困境与机制完善》斩获黑龙江省法学会举办的“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同时,孙宝光注重类型化案件裁判规则的提炼。在一起展会彩灯争议案件中,他以判决的形式提出了对手工艺品的违约标准,形成的《不影响外观设计下的手工艺品还原度偏差不构成违约》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针对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难题,他系统梳理了债权转为股权的适用困境,并形成《重塑破产重整程序中债转股的司法审查标准与权利配置路径》《破产衍生诉讼示范治理问题研究》两篇文章,分别斩获国家法官学院“巴陵杯”主题征文二等奖、第十五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征文二等奖。在司法实践中,孙宝光始终保持着从个案审理中提炼理论精髓的敏锐洞察力,将审判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的能力尤为突出。
推动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孙宝光不仅深耕“以案治学”的学术沃土,更在“法以致用”的领域“广做文章”。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的审理中,面对被告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抗拒诉讼的违法行为,孙宝光反复到公安机关及社区进行调查,明确其真实身份后,对该名被告予以批评教育并给予1000元罚款的司法惩戒。该被告不仅足额缴纳了罚款,还表示切实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并真心悔过。该案件因兼具司法权威性和教育引导性,被齐齐哈尔市电视台《庭审内外》栏目作专题报道,成为“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生动教材。
在普法宣传方面,孙宝光坚持“分众化”传播策略。自2015以来,他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开展普法讲座达61场,其中,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法学院进行专题授课4课时,面向人民陪审员进行专题培训12次;在法院系统发表宣传文章52篇;在国家法官学院、东北法治论坛、龙江法治论坛等学术会议作专题发言12次,构建起多层次传播体系,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作为市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孙宝光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积极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2018年以来,共有16篇社情民意被民革中央采用并实现成果转化,展现了法官群体参与国家治理的专业担当。
勤恳耕耘汇聚丰硕成果
十余载深耕司法审判领域,孙宝光以辛勤付出与实务创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在司法调研领域,孙宝光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审判经验,先后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学习型干警”称号,多次被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司法调研先进个人,并被齐齐哈尔市法学会聘任为法学咨询专家。此外,他撰写的裁判文书先后4次获评省级、市级优秀裁判文书;一场庭审入选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优秀庭审。
在职业荣誉方面,孙宝光连续2年获评龙沙区优秀公务员,2022年被授予“岗位能手”称号。此外,他在参政议政方面同样成绩斐然:被民革中央授予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将其列入民革中央人才库;2次荣获民革黑龙江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标兵称号,并聘任其为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司法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孙宝光的文学创作亦取得硕果。其撰写的《透过〈史记〉“复原”秦汉之法治精神》和《从苏东坡品中国文人之逍遥》双获“伯鸿书香奖”;撰写的《建党百年弘业颂》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队伍建设》期刊;撰写的《祭御寇壮士文》被民革黑龙江省委和民革齐齐哈尔市委采用并公开发表。孙宝光以多维度的专业贡献,诠释着新时代法官“知行合一”的职业品格。
青灯一盏,不觉前路漫漫;黄卷在手,亦品为学甘甜。孙宝光这位手持法槌断是非的裁判者和伏案青灯探法理的研究者,以“知行合一”的躬身实践,在司法审判与理论研究的双重维度上刻写着新时代法官的精神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