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淇县法学会“五个上前线”破解基层治理“方程式”
为基层高效能治理依法护航
2025年7月2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议室的一场论证会,标志着该县重大决策法治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面对《房屋征收货币量化异地换购安置实施意见》这一涉及数万群众利益的民生政策,由淇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淇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资深律师组成的法学专家咨询小组,通过“条款—依据—风险”三级对照表,逐项核查政策与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的衔接性,最终提出5条关键修改建议。这种将法律审查嵌入政策制定前置环节的实践,正是“五个上前线”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鹤壁市法学会提出“推进法学专家上前线,把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打造成法学会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品名牌”工作要求。按照这一要求,鹤壁市法学会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信访局共同起草了《法学专家参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等5个“法学专家上前线”文件。
2025年1月,淇县法学会按照鹤壁市法学会法学专家“五个上前线”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统筹全县27名法学专家和84名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县、乡镇(街道)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重大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等“五个重大”,深入推进“五个上前线”法治实践,全链条、全领域助力防控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基层高效能治理依法护航。
当好“法参谋”,主持参与重大决策论证
淇县法学会组建“宏正”法学专家服务团,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事项的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等方面,以专家小组咨询论证的方式,开展法律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可行性论证,防止和减少各级政府及村(社区)在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中的决策风险。
截至目前,“宏正”法学专家服务团共召开县级咨询论证5次,对淇县水生态环境整治及行洪能力提升项目、问题楼盘化解、退役军人安置及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法律论证,从法律层面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3起,创新法学专家查审、部门联审、领导签审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方会审”工作机制,提升评估质效。
2024年以来,淇县法学会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落实“探照灯”工程,主动将大量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风险隐患规避在先、解决在前,由法学专家主持或参与重大决策论证(含重大项目)18次、涉黑资产处置法律研究2次、村规民约法律审核4次。
当好“排爆手”,参与重大风险防控研判
淇县法学会组建“护航”法学专家服务团,围绕影响全县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重大风险防控研判,将“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嵌入到“一评四会”、公安机关每日风险研判会、涉众风险研判会、重大执法活动法治审核等工作体系中,同时深入企业、园区排查法律风险,开展法治“体检”,筑牢法治安全防线。
法学专家服务团还参与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工作,先后列席县级风险研判会(含信访联席会议)4次,乡镇(街道)信访风险研判会6次;参与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解决“园中园”“厂中厂”消防中涉及法律责任划定等重大风险3起;参与经济发展风险防范,成功调解的某新材料公司诉鹤壁某砼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获评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法院“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周四有约’已成为我们企业的法律顾问了。”淇县某企业负责人王某说。
王某口中的“周四有约”,是淇县法学会开展的每周四“护航法学专家服务团”入企法治“体检”活动。每周四,淇县法学会都会组织法学专家团队到企业指导公司治理、合同签订、工伤社保等各种法律风险点。活动开展以来,已进行法律咨询80余次、处理问题15件、解决重大疑难法律问题4个。
当好“尖刀排”,实质性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淇县法学会组建“百姓”法学专家服务团,把婚姻家庭、邻里物业、劳动争议引发疑难、群体性、突发性矛盾纠纷作为“前端把控”的重点,让矛盾在爆发之初,基层政府和群众就能便捷地挂得上“法学专家号”,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为便利群众,淇县法学会将“法学专家咨询工作”融入各级综治中心,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1+6”“全科+专科”法学专家门诊,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专家工作室,在村(社区)开展“周三巡诊日”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参与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2300余件,解决重大纠纷23起,化解突发性群体事件5起。
法学专家还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以实质性化解为导向,针对信访问题高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后端疏导”,推行法学专家包联各乡镇(街道)制度,一方面帮助基层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协助乡镇(街道)开展信访积案分析研判、参与基层风险评估、打击信访违法行为等工作,有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
淇县桥盟街道建业城小区40余户业主在买房时参与了购买车位返还收益促销活动,但开发商因资金压力一直未能兑现承诺,多位业主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矛盾一触即发。得知此事后,淇县法学会立即启动“一事一专班”机制,组建“法学专家+乡贤”调解团,经过连续三天多轮反复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开发商分期支付收益返还款,一起涉众涉民生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当好“评判员”,为重大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提供咨询意见
淇县法学会围绕重大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组织法学专家从法律、法规、政策等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咨询意见,为化解积案寻找法律依据和突破口。
2024年以来,开展疑难案件评查17次,对全县司法救助案件全面细致审查,对2024年全县所有行政案件进行评查,完善执法监督“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工作闭环;把涉及部门多、涉及法律多、久拖不决的涉法涉诉案件作为法学专家评查化解的重点,依法纠正执法差错,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公正结论,保障了2024年13件涉法涉诉案件全部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西岗镇李某某与5户邻居因门口道路栽树、路权所属问题产生纠纷,后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处理。李某某对公安机关处理结果不满而信访,法学专家经研判后认定公安机关处置合法,并向李某某面对面释法,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违法,随后又通过置换宅基地方式对争议路权纠纷进行实质性化解,最后李某某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签下停访息诉保证书。
“实践证明,法治的种子只要找到适合的土壤,就能在基层长出参天大树。法学专家‘上前线’,既能给群众普法,又能解决法治社会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淇县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学专家“上前线”机制不仅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更以生动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法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