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负责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

聚焦全民法治素养提升 建立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本报讯(记者潘巧)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以下简称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司法部负责人对该法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据了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共7章65条,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在宣传教育内容上,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和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规定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群团组织、事业单位都有结合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义务,并鼓励支持企业、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另外,还规定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同时把“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宪法的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同时,总结2014年设立国家宪法日以来的经验做法,规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规定国家加强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宣传教育,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意识。

  此外,法治宣传教育法还突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的关键作用,规定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同时,总结宪法宣誓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做法,规定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