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


  本报讯(记者潘巧)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据悉,“十四五”期间,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92%,促成案结事了人和。全国3.9万个司法所每年调解矛盾纠纷800多万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950万人次,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司法部全面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将分散在地方各部门的行政复议职责集中到各级政府统一履行,由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办理,地方复议机关由3万多个精简到3000多个。各地普遍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切实提高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落实初次从事行政复议人员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定要求,强化各类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和复议案件的办理质效。

  聚焦行政复议制度机制系统化完善。“十四五”期间,司法部完成行政复议法首次全面修订,对行政复议制度作了系统重塑,并于2024年起正式实施。制定加强行政复议调解的指导意见,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2024年以来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占比达23%,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司法部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上线在线复议系统,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经复议后,90.3%的案件实现案结事了。2025年上半年,新收复议案件34.75万件,同比增长16.8%。

  此外,为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和治理效能,司法部坚持有错必纠,加大复议监督纠错的力度和制度刚性,2024年以来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8.2万件。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执法共性问题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1.1万余份,附带审查红头文件5226件,有效提升新业态市场准入、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小区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