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最大单笔“司法碳票”交易落地铜仁
本报讯(记者刘国彬 □吴静)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检法两级院联合举行全国生态日主题法治宣教活动,现场签发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并完成交易价30万元人民币的“司法碳票”交付,创下贵州省司法赋能碳汇交易单笔最高额纪录。
据了解,该笔碳票交易源于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今年4月,检察机关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时发现,某公司存在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随即立案调查。经查,该公司非法占用耕地7.923亩、林地14.799亩、其他农用地0.356亩,共计23.08亩,造成生态环境损失95.62万元,其中包括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永久性损害损失及修复费用,另有鉴定评估费用6万元。
案件办理过程中,该公司主动履行了部分生态修复责任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修复面积7.56亩,并表示愿意通过认购碳汇的方式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通过检察听证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协议,并经法院司法确认,该公司首期支付30万元认购碳汇,剩余赔偿款及修复费用于2026年6月底前付清。
在该案中,碧江区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公益诉讼+林业碳汇”办案模式,拓展生态环境替代性赔偿和修复方式,协同审判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通过司法赋能碳汇(碳票)交易,有效破解碳汇司法实践中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效用发挥不充分、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该案对促进司法碳汇实践与林业碳汇试点工作衔接配合,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资源—资产—资金”闭环流转,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碳汇司法实践,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和绿色发展,打造铜仁碳汇司法实践升级版,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铜仁市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对认购碳票的案件范围、适用原则、赔偿项目和认购流程进行了规范。建立“三书两证”制度,通过碳汇认购申请书、裁判文书、认购协议书、认购凭证、核销凭证,全面规范涉案林业碳汇认购的路径,畅通司法办案与碳票交易的流程衔接,确保工作机制规范化操作、制度化保障、长效化运行。
铜仁市碧江区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司法路径,也为规范碳汇司法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贵州推进“双碳”目标改革实践作出了法治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