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人大监督,让老年人有“爱”无“碍”

  “要一个小碗的,我们的幸福食堂做的挺好的,下地干活回来,在这里吃饭很方便,饭菜可口又营养,价格还实惠,真是解决了大难题!”前来就餐的张大爷满脸笑容,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每到饭点,住在西郊社区附近的许多老人,都会来到西郊社区助餐点,享受方便、健康、实惠的美食。

  近年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委的大力支持下,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打出“政治引领、靶向监督、闭环落实”组合拳,以人大之力助推提升全县老年助餐服务质效。


  “关键小事”就是“头等大事”

  陇西县60岁以上老年人97186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8.65%,现已建成村级互助幸福院9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家,各类养老供养机构8家,床位440张,养老事业发展稳中向好。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消费能力、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无论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重视程度和政策落实效果,还是助餐服务场所建设布局和运营服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实际上成为许多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难题。

  如何让老年人吃得更安全、更方便?该县人大常委会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把老年助餐服务监督列为全年监督工作的重点,县乡两级人大联动,四级代表参与,合力推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陇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统筹谋划,科学施策,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县乡两级人大紧盯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情况,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一场人大监督与民生福祉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


  “监督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饭菜合不合口味,分量够不够,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3月25日至26日,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柯寨镇张家湾村互助幸福院、巩昌镇西郊老年食堂、陇西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地,与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听取意见建议,与人大代表一起谋划改进工作的对策。围绕助餐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助餐服务能力、助餐服务质量、运营管理、政策落实等开展监督。

  4月24日,陇西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持续构建“穿透式”监督模式,不断下沉监督重心、前移检查支点、突出检查长效,逐步构建起调研工作倾听社情民意、谏言破解之策、督促成果转化的良好格局,努力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持续抓好调研转化“后半篇文章”。陇西县人大、县政府同题共答,以助餐服务的“小切口”,做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文章”。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多次为养老服务把脉问诊,积极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切实以高质量人大监督助推陇西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巩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相对稳定的助餐服务对象平均每天达到100人左右,相对稳定的送餐服务对象达到40人左右,中心设置了娱乐室、活动健身室、阅览室、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等服务功能室,配备了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膳食供应等设施设备,每天健身、娱乐和接受各类综合养老服务达100多人次。

  “人大监督为养老服务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鞭策我们担当履职,积极作为,努力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陇西县民政局局长陈梦拯表示。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县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围绕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1827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计划改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家,村级互助幸福院3家,设置老年助餐点10个,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户以上。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督,让“桑榆美”成为陇西最温暖的民生底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