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法学会深耕“两个联系”会员服务

蹚出“和安有法”新路径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法学会深入践行平安建设“既实质参与,更敢打头阵”的工作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两个联系”会员服务活动,探索打造“和安有法”工作品牌,切实提升法学会品牌影响力和平安贡献度。

  “三和”赋能,筑牢多元共治善治根基。全流程打造街道层面“三和”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法治力量下沉、基层法律服务站点规范运行,助力法治服务与具体场景深度融合。“和枫”有法。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寒亭实践,落实法学会工作站100%入驻综治中心,布建村(社区)“和安亭”13个,先后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9起,形成“区级统筹+街道主战+村居前哨”全域工作格局。“和暖”有法。畅通与区司法局、区妇联等部门沟通渠道,开设“专项法援岗”7个,主动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开展专项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受理相关咨询164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73次。“和润”有法。创新和润普法宣传形式,依托年画、风筝等特色文化元素,探索打造“画乡四季法治地图”,将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已开展法治宣讲93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30余人次。

  “三安”提质,深化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探索构建“三安”提质工作格局,助力党委政府、行业领域重大疑难问题解决,切实拓宽区级法治实践路径。“护安”有法。聚焦区委区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疑难问题,特别是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苗头隐患,搭建“重大疑难问题会诊平台”,组织法学专家集中研判,提炼法律适用要点与化解路径,呈报党委政府参考。参与涉工伤企业非法减资股东责任追溯问题等7项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助安”有法。聚焦行业领域平安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加强与人社、住建等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1个行业领域+1名法学专家+N名业务骨干”机制,开展风险隐患专题研判,推动健全劳动人事“调仲诉”无缝对接等工作机制12项,助力行业领域矛盾问题有序化解。“智安”有法。充分发挥法学专家“智库”作用,推行“课题+建言”双轨制,聚焦影响基层平安稳定、法治建设的棘手问题,法学专家“领题攻坚”,形成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目前已针对欠薪欠款、城投债务化解、政法领域改革、涉法涉诉信访等8项课题开展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20余条。

  “三为”护商,激活尊企重商营商环境。始终扛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职责使命,聚力推动安商、助商、护商提质增效,帮助企业心无旁骛高效发展。为企业找漏洞、治未病。树立“风险排查+靶向普法”理念,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存在的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23个高频风险,制定“法治讲座目录”,组织开展专题讲座18场,解答企业法律问题30余项。为企业解难题、治已病。在各基层服务站点建立涉企“绿色通道”,坚持涉企案件优先调解、快速响应、定期研判,推动特色瓜果全周期法治服务等8项机制流程完善提升。为企业架桥梁、治心病。健全“企业—法学会—政府”常态化联络渠道,开展“企盾”沙龙活动5次,深入园区、企业进行“安商面对面”13次,精准收集推送涉企业法律政策、执法司法服务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35条,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