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县探索边境多民族地区普法新路径
法治阳光照耀壮乡边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两省四县接壤,绵延207公里的中越边境串联起了壮、汉、瑶、苗、彝等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广西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那坡县将法治建设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通过阵地建设、文化浸润、队伍建设“三维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普法新路。
近年来,那坡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聚焦边境多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从“精准施策、共建共享”出发,创新开展“法治边关”行动,用各民族群众听得懂、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工作,为筑牢边境安全屏障、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阵地筑基,打造“行走的法治课堂”
在这片多民族共居的边境热土上,法治宣传不再是简单的普法教育,更是守边固防的重要基石。为了让法治阳光普照壮乡边关,那坡县以“阵地有形化、宣传常态化”为目标,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多维度普法阵地网络。
为将法治意识浸润进边民心田,依托那坡烈士陵园、镇安公园、三月三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广场等公共场所,那坡县在县城核心区域打造系列法治宣传广场,通过法治雕塑、普法长廊、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将法律条文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让群众在休闲健身中潜移默化接受法律熏陶。
那坡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着力强化校园阵地建设,重点培育那坡深龙小学、那坡中学等10所法治示范校园,通过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那坡县紧紧立足自身区位特色,在沿边一线重点打造“边境普法示范带”。各村寨设立标准化普法宣传栏、多功能宣讲室和露天表演舞台,乡镇集市则创新推出“文艺舞台+法治集市”模式——舞台上展演普法山歌、情景剧,集市里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让群众“赶一场集、学一次法”。截至目前,那坡县4个边境乡镇、14个抵边村已实现普法设施全覆盖。
山歌响起处,普法正当时。在那坡县的农村,每逢“三月三”民族节、赶集日等重要节点,那坡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就联合多部门常态化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宣传”“边疆律动三月三”“边关法治歌·互市幸福谣”等中越边民法治文化活动,设置中越双语咨询台、法治山歌擂台等特色展区,成为跨境普法的亮丽品牌,真正实现了让法治宣传与民族文化同频共振。
“我们赶圩不仅能买卖货物,还能‘采购’法律知识。”在平孟镇“法治集市”现场,瑶族群众凤才刚指着双语普法展板说。这种“文艺表演+法律摊点”的活动,每年覆盖边民1.2万人次以上。
创新方式方法,让普法形式“活起来”
在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歌版图中,那坡壮族民歌以其完整的传承体系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那坡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及各政法单位探索出壮乡山歌化解矛盾纠纷法,将法律知识与村规民约汇编成朗朗上口的壮语山歌,利用当地的传统风俗和节日,用山歌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仅在百都乡就通过山歌调解21起土地纠纷案例,成为“文化普法”的生动实践。
那坡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法学会副会长蒋崇亮介绍,近年来,那坡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组织民间艺人、法律工作者、法学咨询专家跨界合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等法律法规改编成《十劝莫走私》《继承三字经》等32首山歌,在节庆活动、田间地头传唱、巡演46场,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我们把晦涩法条变成‘听得懂的乡音’,目前已推动全县边民法律知晓率提升35%。”蒋崇亮说。
事实上,除了山歌调解、山歌普法外,那坡县坚持“接地气、重实效”原则,还探索出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普法路径。
如该县创新推行“四用工作法”——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通过现场宣传、专题培训、走村入户等形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普法活动,持续提升边境公民法治素养。
此外,那坡县还注重行业精准普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百里边关食品安全”“涉边类违法犯罪整治”“涉外法律及仲裁服务”等系列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分领域、分群体的精准施策,全县全面依法治县格局逐步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建强专业队伍,打造多语种普法主力军
“我县举办了自治区司法厅2024年第三期法治乡村建设专项培训班,以普法山歌的形式,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是《那坡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中总结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经验时的一个例子,也是那坡县普法队伍体系建设的缩影。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那坡县尤其注重构建“专业人才引领、基层力量参与、跨境协作联动”的普法队伍体系。
一方面,该县依托涉外民商事纠纷诉仲调联动工作站,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库,定期举办“培育涉外法治人才助推诉仲调一站式解纷交流会”“国商法苑”法律英语沙龙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搭建涉外法治前沿对话平台。另一方面,针对边境多语言环境特点,构建多元化双语人才矩阵,通过整合各领域资源,建立专业调解人才库,吸纳中越双语特邀调解员11名,引入涉外纠纷调解机构2家,形成“法院+专业机构+双语人才”的涉外矛盾纠纷多维协同化解格局。
除此之外,基层治理力量也是那坡县普法主力军之一。那坡县积极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纳入普法联动网络,通过“干部包片、党员联户”机制,推动形成“双边联动、群众参与、文化浸润”的共建共治共享边疆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法治宣传活动10场,发放跨境维权指南等资料7000余册,解答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涉越纠纷预防化解率提高46.3%。
用法治纽带联结民族心,以精准普法守护边境安宁。那坡县将持续深化“法治建设+民族团结”实践,让法治山歌唱响边境线,化作守护边疆稳定的时代和声。正如那坡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李培嘉所言:“我们要让每个边民都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让法治成为守护边疆繁荣稳定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