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团斌:三程山海淬初心 检徽闪耀自贸港

  2023年,拥有悉尼大学、香港大学深造经历的陈团斌作出人生重要选择——回到家乡海南。2024年,陈团斌通过全省公务员考试,进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参与普通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

  短短一年时间,这名“90后”检察官助理就参与办理了普通犯罪、经济犯罪等数十起案件,更在海南省检察机关双语演讲比赛中折桂,用专业与情怀讲述着新时代青年检察人的履职故事。


  “初着检服,从生涩到从容”

  青春如朝阳,执检铸梦想。

  8年前,陈团斌背起行囊,独自踏上南半球的求学路。大洋彼岸的风雨,成了那段艰辛征途里最常相伴的日常。2023年,他挥手告别流转香江的星辰昼夜,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热土,融入自贸港法治建设的滚滚浪潮。

  从此,他立志要以青春为笔锋,以检蓝为墨韵,在自贸港的法治画卷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年轻人的坚守与担当。

  初入“检”门,陈团斌的眼神中带着些许迷茫与懵懂。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案件,他的心中满是忐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神圣的职责。但在领导同事帮助支持下,他如同一颗种子,在自贸港检察这片土壤中,开始慢慢扎根、缓缓萌芽。

  陈团斌告诉记者,回望一年成长历程,他最大的变化便是心态的蜕变。如今,他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与未知。在每一次案件办理中,他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案情、解决问题,用专业的素养和坚定的信念,在检察事业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扎根一线,法理情中砺本领”

  从检以来,陈团斌的工作重心始终聚焦于刑事检察业务,他也真正实现了从法学理论到司法实践的跨越。

  “每一起案件,都需要在证据链中抽丝剥茧,在法理与情理间审慎权衡。”陈团斌回忆道,一次对某盗窃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经历,让他对讯问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一次讯问时,嫌疑人态度强硬,拒不认罪,无论他如何围绕案件细节发问,对方要么找理由搪塞,要么坚称与己无关。这场讯问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讯问技巧上的不足。在主办检察官的带领与指导下,他参与了第二次讯问。

  在讯问中,他配合主办检察官对嫌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像唠家常一般与其谈话,并就案件的细节、疑点逐步突破,积极释法说理,最终打开了犯罪嫌疑人的心门,让其主动说出了自己的犯罪经过以及犯罪动机、心理。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领悟到,讯问并非单向地施压,而是一场心理博弈。优秀的检察官不仅要精通法律,更要懂得人性,要能在‘聊天式讯问’中用共情与理解消弭对抗。”陈团斌解释道,“面对不同的嫌疑人,有时需要雷霆之势击穿侥幸,有时则需要春风化雨唤醒良知,既做法律的执行者,又做人性的解读者。”


  检途悟思,苦乐相伴铸初心

  从悉尼港的海风初拂法学梦想,到香江畔的灯火照亮思辨历程,再到自贸港的检察一线淬炼法治初心,三程山海,一脉笃行,他带着对法律的信仰与对故土的深情,投身自贸港建设的奔涌浪潮。

  一年的检察实践,让陈团斌对这份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检察征程从来都是苦乐交织,既有荆棘拦路,亦有繁花满径,荆棘常伴左右,繁花终在前方。他曾为了厘清案件脉络,在办公桌前阅卷至深夜,眼睛酸涩却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曾在面对复杂案情时经历思维博弈,对当事人的不解与困惑反复释法。当他提出的办案思路得到认可,当看到被害人舒展眉头,当一起起疑难案件尘埃落定,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他心中便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这些“苦”总会被不经意的“乐”所治愈。

  今年7月,备战全省双语演讲比赛期间,陈团斌白天办案、晚上备赛成为常态。其演讲稿数易其稿,将一起起检察故事转化为自贸港法治建设中的生动注脚。比赛前几日,他仍在推敲打磨表述的精准度,逐句校准双语发音的韵律感,逐页精修PPT展示的细节。比赛结果不负众望,他荣获海南省检察机关“讲好自贸港检察故事”中英双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尽管年轻稚嫩,但展望未来,陈团斌愿把脚步根植于海南的法治土壤,以青春为炬、热血为擎,让检徽在自贸港熠熠闪耀,让检察蓝与南海蓝交相辉映、共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