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刘烈明
平凡身躯里的英雄气概
——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刘烈明
初次见到刘烈明,你或许会惊讶现实中的他与想象中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能从持刀歹徒手中夺下利刃、英勇救人的,往往是年富力强的壮汉。然而,刘烈明并非如此。他年过半百,身形瘦小,身高不足1.7米,甚至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但,正是这位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平凡人,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惊人的勇气,以血肉之躯为他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2025年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现场,刘烈明用那只布满伤疤的左手,接过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证书。这位平日里笑容温和的普通人,以最朴实、最勇敢的行动诠释了“平凡之躯,亦有千钧之力”的深刻内涵。
以瘦弱之躯三挡夺命利刃
2021年11月1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某小区一片宁静,身为小区保安的刘烈明像往常一样在小区巡逻。突然,对讲机迸发出刺耳的电流声,并传来急促的呼叫:“九楼有激烈争执,请附近人员立即前去查看情况。”
对讲机中的余音未落,刘烈明已疾步赶往现场,冲出电梯门的瞬间,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紧接着是女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救命啊!”刘烈明心头一紧,加快脚步冲向声源。
眼前的一幕令人胆寒:一名身形魁梧的男子正在疯狂挥舞着菜刀,砍向一名倒在血泊中的女子,刀刃接连劈入女子的腹部、腿部,女子浑身是血,挣扎着向前爬行。
一边是丧失理智、挥刀追砍的凶徒,一边是危在旦夕、命悬一线的呼救者。生死瞬间,情况万分紧急,“再晚一步,人就没了!”刘烈明来不及权衡利弊,更来不及去取防暴装备,“救人要紧!”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烈明没有丝毫犹豫,赤手空拳冲上前去。
没有专业装备,没有防身武器,这个瘦小的保安就这样将自己挡在凶徒与女子之间。
当利刃威胁他人生命的刹那,他选择成为挡在危险前的那堵墙。“当时就一个念头,必须把人控制住,把受伤的人保护好。”刘烈明后来回忆时,语气依旧坚定。
他猛地伸手攥住凶徒持刀的手腕,对方反手将菜刀挥向刘烈明,锋利的刀刃瞬间划过他的左手,鲜血顷刻涌了出来。
伤口不住地渗血,刘烈明却半步未退。他匆匆瞥了眼手掌的伤口,便抛在脑后。“一定要冷静,要不然就救不了人了。”这一刀反而让他更清醒地意识到,赤手空拳绝对难以制服这个正处在狂暴状态的凶徒,必须找到突破口。
电光火石间,他瞥见角落里一个空的方形塑料桶,他迅速抄起塑料桶,第二次冲了上去。塑料桶成了他临时的“盾牌”,一次次精准挡在砍向女子的刀刃前。
寒光闪烁中,菜刀反复地朝刘烈明砍来,塑料桶被劈出裂痕,发出爆裂的脆响。刘烈明的手掌早已添了数道新伤,但他寸步不让,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把人救下来。”他与凶徒对峙着,每一秒都像在进行生死拉锯。在他的顽强阻拦下,凶徒始终无法再靠近受伤的女子。
就在这时,一位热心居民推来一把钢制椅子,刘烈明迅速接过,将其作为制敌工具。抱着“一定能救下这个人”的信念、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他第三次冲上前去。
他用椅子卡住凶徒的上半身,趁对方踉跄的瞬间,瞅准时机绕到对方身后,从背后环抱住凶徒,死死扣住凶徒持刀的手腕。身高与体型的悬殊让他几乎双脚离地,刘烈明却仍用那只受伤的左手拼尽全力钳住对方,任凭歹徒疯狂挣扎也绝不松手。
最终,在赶来的同事与居民的合力下,凶徒被成功制服,受伤女子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平凡之躯难掩英雄本色
直到确认女子得救,刘烈明悬着的心才放下。
“真是庆幸……”这是刘烈明的第一反应。这时他才感觉左手迟来的剧痛,虎口处、关节处布满了深浅不一的伤口,鲜血还在不断滴落。经诊断,刘烈明的左手被砍数刀,神经严重损伤,构成十级伤残。
如今四年过去,摊开手掌,那些交错的伤疤依然醒目。直到现在,他的手掌仍时常发麻、失去知觉,有时连握东西都使不上力;每到寒冬,整只手便会变得冰冷,隐隐的疼痛更是如影随形。
但谈及这些,刘烈明总是轻描淡写:“手是受了伤,可我从不后悔。”妻子看到他救人的视频时,至今仍心有余悸;有朋友不解地说他“傻”:“你有家有口,上有老下有小,万一出了意外,家里怎么办?”
刘烈明的回答非常朴实:“当时真没空想那么多,就想着把人救下来。老话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
儿子提起父亲时,满脸骄傲:“我爸爸是英雄。”网友们也纷纷留言点赞,“顶天立地真英雄!”“平民英雄,直面血淋淋的现场还能勇敢地挺身而出。太不简单了!”“见义勇为的勇士,致敬!”更有人献上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2025年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现场,刘烈明获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他心怀感激,却依旧平静:“遇到这种事,做了,我不会后悔;要是不做,我这辈子都不安心。”
害怕是人类的本能,但勇气是人类的赞歌。刘烈明的勇敢,不是刹那的火花,而是从骨子里携带的红色基因。生长在红土地的他,从小听着革命先辈的故事长大,受英雄精神的浸染,身体里就藏着一股正直执拗的劲儿。
早在20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刘烈明在广东打工时,见到摩的司机、餐馆老板欺负外地游客,便会毫不犹豫上前阻止,哪怕得罪人也要为陌生人出头。那时的他,也曾面临着危险,但内心那股正义的力量驱使着他勇敢前行。如今,虽然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英雄本色却从未改变。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英雄本色,源自其父亲的言传身教。刘烈明的父亲是矿山工人,因长期吸入粉尘患上尘肺病,家中有七兄妹,米缸经常见底,可只要邻居来借粮,父亲总会弓着腰,把最后两捧糙米倒进邻居的布袋。“他总说,人活着不能光想自己,能帮一把是一把。”
长期受父亲的教导与熏陶,刘烈明总说,在能力范围内能帮就多帮点。如今,他更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传递正能量,能让更多人感到正义从未缺席,温暖始终在场,让生活更温暖、更有正气。
刘烈明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不在想象里,而在危难时刻,那个“没想那么多”却敢冲上去的普通人身上。他的勇敢,像一束微光,却能照亮人心,让更多人相信:平凡之躯,亦有千钧之力。